【全国两会地方谈】漫评:用绿水青山绘出人民美好生活

【全国两会地方谈】漫评:用绿水青山绘出人民美好生活

来源:江海明珠网 2020-05-27 15: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两会民生话题正热,前不久在人民日报官微推出的《两会,将这样影响“小明”的生活》一文中,“碧水蓝天会越来越多吗”的“小明”之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热切期待两会给出“高分答案”。

从考察陕西时提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重要论断,到今年两会上对锡林郭勒盟不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给予“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的充分肯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向全党全国释放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信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群众的关切就是政府的施政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总体性安排,“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这是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硬核”举措,也是对“小明”希望“碧水蓝天越来越多”的真诚回应。天蓝、水绿、山美才能心畅、人和、国兴。在陕西,由江苏援建的扶贫项目柞水木耳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成为“两山论”的最佳诠释。在江苏,天蓝、水清、岸绿的长江岸线游人如织、消费红火,“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搞好了生态环境,就能形成巨大的生产力,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绿水青山扮靓美丽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不遗余力投入力量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我国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9%跃升至23%,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如今,生态中国正焕发出新气象,灰雁阔别数十年再回重庆过冬,新疆温泉河谷群鸟栖息,湖北堵河源保护区迎来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令人沉醉。绿水青山蓝天绘出美丽家园的幸福底色,绘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我们身边的生态战士、环保义士越来越多,违规排污、破坏生态的行径没有了“市场”,生态根基正变得越来越稳固,“小明”期待的碧水蓝天也会越来越多。

绿水青山需要全民守护。不久前,陕西省组织了“守护绿水青山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宣誓活动,汇聚全省之力守护中华民族祖脉,获得各界好评。除了风光旖旎的秦岭,奔腾向海的长江、泽被千里的黄河、林草丰茂的大兴安岭、圣洁纯净的青藏高原都需要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呵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重大工程,自然修复、系统保护、产业迁移等“规定动作”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每一个“小明”的支持和践行也很重要。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乘以14亿,就能汇聚成共护绿水青山、创造美好生活的磅礴伟力。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民共识,美丽中国的“颜值”还会越来越高。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休止符”,需要我们小心巩固成果、持续投入力量,才能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圆梦征程”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林海澄 赵琪)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