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账,“钱袋子”紧了,怎么精打细算?民生支出增加 惠企惠民、减税降费

算算账,“钱袋子”紧了,怎么精打细算?民生支出增加 惠企惠民、减税降费

来源:央视网 2020-05-25 14: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2020年,既有决战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又有疫情冲击下保就业稳民生的硬需求,还要为实体经济减负,扩内需、促创新、补短板……每项工作都不容有失,钱花到哪去?怎么花好?特殊之年,这些都是打理好“国家账本”的必答题。我们一起翻开财政预算报告,算算账。

受疫情冲击,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今年全国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略高于18万亿元,支出预计将达到24.78万亿元,一收一支当中,支出比收入多了6.7万亿元的资金。为了应对财政收支的压力,2020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有“加法”也有“减法”。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增加的两个“1万亿元”。

两个“1万亿元” 有何特殊深意?

根据2020年预算报告,今年,财政部建议将我国的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这就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不仅如此,今年我国还将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规模达到1万亿元。两个“1万亿元”,正是对冲经济社会风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体现。

有了资金来源,钱要往哪花?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说,两个“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而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预算对民生投入仍在做加法。2020年,中央财政预计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对地方教育领域的转移支付全面提高,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增长8.3%,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增长11.8%。健康方面,将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城乡社区。

“钱袋子”紧了,怎么精打细算?

民生支出增加,中央政府部门则带头过紧日子,今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下降0.2%,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减”还指的是惠企惠民、减税降费。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年预计为企业新增减负超2.5万亿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