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大家谈】读懂“最短”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心与定力

5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大家谈】读懂“最短”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心与定力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0-05-24 13: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者:向 秋

5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变短了,仅约9500字,是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篇幅。报告篇幅虽短,但实事求是地回应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造成的综合性影响,冷静评估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各类不确定性风险,由此采取充分的应对措施。报告赢得了异常热烈的掌声,彰显了中国发展的底气、能力和信心。

发展底气来自不懈奋斗取得的成绩。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2019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充分体现了经济的强大韧性,为未来发展增添了底气。当前境外疫情还在蔓延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还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依然还在中高速的增长轨道上,我国有能力从危机中脱颖而出,取得不俗的发展新成就。

发展能力来自深化改革激发的活力。危与机相互转化的条件,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均有细化表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当前经济运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只要在应对过程中坚定信心、科学应对,大胆尝试、深化改革,就能不断破解发展瓶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指标,原因是“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不设经济增速目标,更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使我们能够在忧患中警醒,在警醒中奋进,才能够成功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