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蒋齐:关注草原生态,加强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保护和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建议,加强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保护和利用,提升草原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蒋齐:关注草原生态,加强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保护和利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3 12: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5月23日电(记者 蒋艺婧)2020年全国两会正式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建议,加强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保护和利用,完善新一轮补奖政策,推动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升草原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

蒋齐自大学本科以来,已经在林草专业耕耘三十余年,目前从事林业草地生态治理工作。他认为,水资源不足和农牧业生产活动是威胁草原生态的两个主要问题。

“草原是宁夏分布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受自然条件影响,水资源短缺一直制约着草原生态的建设。”在电话采访中,蒋齐介绍到:“因此,合理利用并保护草原,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成为草原生态治理的关键。”

蒋齐表示,自2011 年以来,我国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等 13 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措施,同时组织实施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农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 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 55.7%,较 2010 年提高 4.7 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年鲜草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 10.2%,较 2010 年下降 19.8 个百分点。

蒋齐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进行野外调研

过去十年的努力让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依然十分脆弱。据蒋齐介绍:与传统牧区相比,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生产力与人口之间矛盾更为突出,资源环境压力更大,草原生态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更加明显,更容易产生农田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巩固生态保护成果的难度较大。据他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草原面积4500多万亩,如今减少至315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4万亩。造成上述草原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农牧业和草原用地矛盾和草原虫害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

“我国草牧业发展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对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投入相对较少,同时,草原管理基础工作仍存在短板,相关法规不完善、资源底数不清,生产生态监督管理技术手段较西方发达国家也较为落后,“蒋齐介绍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他提出了五点建议:

1、顶层设计下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于 2020 年到期,鉴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生态仍然脆弱,建议保持政策延续性,避免产生“一放就乱”的问题。并尽快完善新一轮补奖政策的顶层设计,为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提供政策保障。

2、推进种养结合的现代草牧业发展。结合农牧交错带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坚持农牧结合、草牧配套,推动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设立农牧交错带草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牛羊等草食牲畜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因地制宜推广牧繁农育、暖牧冷饲养殖模式,大幅提高农牧民养殖投入产出效率和规模效益。支持利用天然草场改良、退耕地建植多年生饲草、休耕地种植豆科饲草、适宜规模粮改饲等方式发展饲草生产,推广草田轮作,健全饲草加工储运产业化体系,增加区域内饲草料供给能力,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牧民对天然草地的依赖,从源头上解决造成偷牧、超载等现象的缺草、效益低问题。

3、持续提高监管和支撑服务水平。适应机构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加快推进草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一支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草原行政执法队伍,着重加强草原基层站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站所人员的执法和综合管理能力。

4、积极拓宽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快现代草牧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与示范,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培育现代草原畜牧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升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促进 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利益合理分配,实现产业发展和牧 民增收双赢。

5、补齐草原管理基础工作短板。结合草原管理相关的法规正在修订,以及国土调查和大数据平台等,把草地和草原的关系界定清楚,全面摸清核定草原面积等基础数据,并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全面提升草原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蒋齐表示,保护草原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一方面要在技术层面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延续生态补奖政策,完善相关法规,为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蒋艺婧)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