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刘延云:深化消费扶贫,打造富民产业

刘延云认为,在深化消费扶贫的过程中,形成持续消费是关键词,打造“富民产业”是落脚点。

政协委员刘延云:深化消费扶贫,打造富民产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2 18: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消费扶贫得到了有效落地。定点定向采购、百企结百村、“公益+消费”精准扶贫、设立扶贫基地、线上线下打通等,切实推动了贫困地区的产销对接,带动了部分贫困地区脱贫。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千喜鹤、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提交《关于“深化消费扶贫,变‘应急式消费’为富民产业”建议》的提案。他认为,建立可持续消费扶贫机制的主要瓶颈有以下四点:一是不少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生产环境较好,但往往处于自发生产种植阶段,产品不成规模,销售标准较为粗放,只能支持应急性的临时采购;二是部分贫困地区有较好的产品基础,但是缺乏成规模、可持续的销售渠道,无法对接上全国大市场。部分有地理标志的品牌,依然“长在深山人未识”,消费者缺乏充分认知;三是部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上行,缺乏成熟的运营主体,尤其是电商运营人才非常匮乏,导致产品卖不出去;四是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由于天然的光照、气候、土壤、地理条件等,具有很好的市场声誉,品质优良,但是缺乏冷链物流条件,物流成本高,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支付、交通、5G等条件的逐步完善,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正在变为电商的“富矿区”。应急性的“消费扶贫”带来的点对点产销对接机制,迎来了转变为“富民产业”的重大机遇期。

为深化消费扶贫,建立“脱贫兴农”的富民产业新格局,刘延云在提案中建议从以下几点重点投入。

首先,以产业基础较好的贫困地区为重点,鼓励和推动各地政府以“市县长直播”等方式,由当地最有影响力、公信力的人员,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消费者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品牌能力。这一做法,不仅可以为当地农产品做出价值巨大的品牌推介效应,也可以提升当地党政干部、企业和农民的“触电”意识和水平,为加速农产品上行、可持续的“消费扶贫”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引导和推动电商平台与有产业基础的贫困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以市场需求和电商平台的专业能力为基础,通过线上优品馆、线上展销会、专场消费扶贫活动等各种方式,将当地特色农产品迅速加入全国消费者的“日常购买清单”,迅速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小产业”升级为“国民消费产品”,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市场能力。

第三,由政府主导推动,联合电商平台进行既懂农业、也懂电商的系列人才培训,帮助一个贫困县养成100位、一个村养成一两位高素质的新农商人才,带动一村一品、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主体运营能力。

此外,他还建议,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为主导,结合电商平台、产业协会、合作社、新农商,建设成“农业电商产业园”,发挥产业园物流、仓储、加工、交易一体化的综合优势,打造立足本地、面向周边、辐射区域的综合性农业电商产业中心基地,建设形成质控、物流仓储、研发新品、包装设计的服务链条,深化“消费扶贫”产品的供应链能力。

刘延云认为,在深化消费扶贫的过程中,形成持续消费是关键词,打造“富民产业”是落脚点。在供给侧,要提升产业化水平,在消费侧,要针对性地“扶上马,送一程”,最终形成完全基于市场的产销自动对接体系,打造出有活力的造血机制,把贫困地区彻底变为同时造福当地农民和全国消费者的电商“富矿区”。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