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亮:抗击疫情,科学研究应该超越政治

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近日表示,新冠病毒没有国界,科学研究也不应有国界,人性更不应该有边界。

谢晓亮:抗击疫情,科学研究应该超越政治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19 16: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近日表示,新冠病毒没有国界,科学研究也不应有国界,人性更不应该有边界。

谢晓亮曾在哈佛大学工作20年,在5月17日举行的新时代大讲堂活动上,他从自己的研究经历出发,强调中美合则两利、惠及世界,而不像一些美国人所认为的中国是唯一受益者。

谢晓亮说,中美科学合作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利益,包括促进新冠肺炎的治疗。

谢晓亮表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这种病毒没有国界,我们与它的斗争也是如此”,全球需要团结一致,合作抗击共同的敌人。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时,谢晓亮正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以最快速度返回北京,并与团队在大年初三就投入到抗体药物的研究中。他们的目标是快速找到并制备高纯度中和抗体,作为药物代替血浆给病人注射,最终仅用两个月就找到一批具有极高中和活性的优质抗体。

谢晓亮课题组与合作团队的文章截图

5月18日,国际著名科学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谢晓亮课题组与合作团队的文章,公布了其新型冠状病毒强效药研究的最新重要进展。

谢晓亮团队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

近日完成的小鼠实验已证实了该中和抗体的治疗和预防功效。目前,临床实验正在积极推进中。

谢晓亮说:“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患者很少,所以我们的临床试验将在国外进行。如果证明是成功的,我们当然希望能造福整个世界……因为人性高于一切。”

201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20年后,谢晓亮回到了母校北京大学。

他说,他的经历是“中美合作如何造福两国,最终造福全世界”的例子。

谢晓亮回忆起1985年他第一次来到美国时,教授给予他的支持和热情,展示出美国当时的包容。最初,谢晓亮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后来被聘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同事也给予了他很多支持。

现在回到自己的祖国,谢晓亮说将继续与美国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研究。

谢晓亮表示:“作为科学家,我们都相信,只有科学,而不是政治,才能把人类从新冠肺炎疫情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推动各国科技交流合作,凝聚国际科技战疫合力,中国日报社5月17日举办了主题为“科技的力量”的线上“新时代大讲堂”。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是演讲嘉宾之一。

 

(齐磊)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