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态文明+低碳艺术兰考研讨会在兰考成功举办

2020-05-18 13: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研讨会现场图片

5月的中原大地,春光明媚,一派生机盎然。

一场名为“生态文明+低碳艺术兰考研讨会.2020”于2020年5月15号下午在兰考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共兰考县委与兰考县政府和《雕塑》杂志社联合组办,朱尚熹教授是本次活动的学术策展人。会议聚首了来自北京和郑州两地的公共艺术专家,低碳材料专家、艺术评论家、雕塑艺术家,与兰考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有关部门暨乡镇的负责人一道为兰考的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中共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同志

泛华建设集团设计院-论坛主持人--张峰院长

著名低碳材料专家-雕塑家-张宝贵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

《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翁剑青先生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邹锋院长

河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魏小杰女士

《中国雕塑》丛书执行主编--唐尧先生

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长--朱春艳同志

著名评论家--齐先生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解少勃先生

郑州雕塑院原院长-雕塑家张松正先生

在研讨会之前,15日上午,与会专家和领导参观了首批在兰考上河恬园落地的低碳雕塑,然后参观了兰考城市会客厅,最后抵达蔡岗村,在那里观看了村民制作的首盏低碳材料制作的“桐花灯”。

兰考县县长李明俊同志参观低碳雕塑

朱尚熹向领导与专家介绍低碳雕塑作品

整天活动的关键词就是:低碳材料、公共艺术、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

低碳材料是张宝贵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拥有几十项国家专利,该成果已经在建筑和艺术领域广泛使用。

张宝贵作品《凤》

低碳材料以水泥为粘合剂,固体废弃物粉碎之后作为填充骨料,再加上石渣、石粉和建筑垃圾粉碎物的巧妙添加,用来制作低碳雕塑作品,表现出的质感不仅真实、自然、古朴,而且生态环保。低碳材料的应用可以使雕塑作品减少对于原始材料(石材、青铜、不锈钢)的依赖,可以使废料变原料,有利于节能减排。

在兰考上河恬园落户的首批低碳雕塑一共30件,它们分别出自北京、西安、成都、贵阳、浙江等全国著名雕塑家之手。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主题广泛,涉及人文历史、时代精神、当代审美等思想内涵。这些艺术家都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突出成就活跃在中国当代雕塑舞台。参与这次低碳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们用捐赠的形式表达了他们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态度和热情。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征程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态的敬畏和关爱。对于兰考这片新中国的红色热土,艺术家们以其捐赠的行为倾述了他们的敬意和参与兰考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

“桐花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郑州雕塑院原院长张松正先生设计,在北京宝贵低碳材料研发团队指导下,由兰考县仪封乡蔡岗村村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制作而成,由此开启了低碳艺术产业在兰考发展的新篇章。使用低碳材料开发和制作生活用品、城市家居、民族民间工艺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它不仅是时代的艺术,更是一个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兴产业。对于兰考,它将成为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与会专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低碳产业将会成为兰考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在研讨会上,除了与会者高谈阔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由兰考县人民政府、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个事件将为低碳艺术并入兰考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一部分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研讨会现场--签署三方战略协作协议仪式

低碳+艺术,同样是艺术的发展之路。疫情之后的人们更加珍爱我们共同的蓝色地球家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中,生态文明是我们共同的旗帜和方向,低碳生活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低碳艺术应该以自己特殊的形式参与到这一伟大进程中来,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兰考选择低碳雕塑作为城市的语言,充分彰显了兰考的朴素美和文化自信。

低碳材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邀请国内材料专家、设计家、雕塑艺术家汇聚一堂,就生态+艺术的话题掀起头脑风暴,碰撞出火花,为兰考生态文明+低碳艺术隆重启程提供正能量。可以期待的是,五年、十年之后,兰考这座城市将成为一个雕塑之城、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低碳雕塑公园。

参观蔡岗村现场

参观蔡岗村现场

参观蔡岗村现场--王少军教授即兴发言

  参观蔡岗村现场--村民们制作桐花灯

在去蔡岗村的途中,进入村里,村民热情洋溢,夹道欢迎到村参观的专家和领导。村子里的墙上有这样一条红色标语:“低碳艺术进入兰考,点亮生活点亮蔡岗” 。研讨会最终昭示的是低碳艺术肯定会 “点亮”生态文明。 (文/竹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