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黄泽民:央行数字货币将开创货币新纪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5-06 11: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有关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深圳、苏州、雄安和成都等地进行封闭测试的新闻在媒体上热传。据报道,今年5月份,苏州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酬中的交通补贴的一半将以数字货币发放。传闻中的数字货币真的来啦!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将开创货币的新纪元。央行数字货币是加密电子符号,是电子现金,虽然它拥有诸多优点,但是,风险与问题也是存在的。

法定数字货币是纸币通货的替代品

据报道,中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简称DC/EP,即具有支付功能的数字货币。此外,还可以把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定义为:是央行以加密电子符号作为主权信用货币之载体的通货。

法定数字货币既是纸币的替代品、是通货,与其他定义的货币没有直接关系,同时,法定数字货币是加密电子符号,与纸币通货等值,且具有同等的货币职能。此外,法定数字货币也是主权信用货币。

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导致现金支付的大规模萎缩,出现了所谓无现金社会、或无现金支付的现象。数字货币依然是现金社会,把数字货币说成无现金社会,是相对纸质货币而言,对货币体系而言,数字货币是以加密数字符号存在的现金。

央行数字货币并非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

中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与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相比,无论在货币的法定地位,还是在技术上都是不同的。

第一,央行的数字货币是主权信用货币。人民币作为主权信用货币的性质,不会因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有任何改变。第二,央行数字货币确保央行的中心地位。货币发行权唯一性决定了央行的中心地位。因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既不适合央行的货币创造,与以央行为核心的金融监督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相悖的。第三,法定数字货币采用的技术可以满足大规模快速结算的需求。区块链解决不了高并发的技术难题,多中心运行的结果是速度缓慢,无法满足现实经济活动大规模、快速结算的内在要求。央行数字货币根据中心化原则,采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双层结构模式,保证了央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非金融经济主体之间传统的货币关系。

法定数字货币替代纸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种通货有两种载体,就有可能产生套利或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法定数字货币替代纸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法定数字货币与纸币的共存期,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市场正常运行的问题。随着纸质通货逐步减少,以及特殊群体对纸质通货的偏好,纸质通货与法定数字货币的实际兑换比率,有可能偏离法定兑换比率。为了防止套利和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的出现,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国家应该立法规定法定数字货币与纸质通货的法定兑换比率,央行及商业银行有义务在市场上按照法定比率对法定数字货币与纸质通货进行无限量的兑换,以维持两种货币的法定比价与实际比价的一致性。

中国14亿人口,必然有些群体不喜欢使用智能手机,从而无法使用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完全替代纸质货币的时间可能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完成的,而且,法定数字货币上市后,会产生哪些问题,尚不得知,因而,缓慢推进和演化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央行对法定数字货币与纸质货币的关系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货币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法定数字货币的优点和风险并存

与纸币相比,法定数字货币没有了伪币的烦恼;免除了昂贵的印刷成本,节省了货币破损而发生的成本;没有纸币因火灾等导致的灭失风险;免除了纸币的运输、库存和安保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有利于反洗钱、反腐败。

但是,法定数字货币潜在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加密电子符号的核心是加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是密码,难免密码被破,一旦密码被破,伪造、篡改、灭失、复制以及非法转移等都可能发生。难怪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从2014年研究至今,才推出测试版的数字货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心态也可见一斑了。

央行数字货币是货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对社会经济活动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将使某些行业消失,某些商业模式变形,也会催生一些新的业态。在监管部门可以顺利打击腐败行为的同时,所有人的财富存量与流量都暴露在监管系统之下,如果认为财富也是隐私的话,在数字货币普及化之后,将没有任何财富隐私的存在。

凡此种种,希望央行数字货币,一路走好。

(作者:黄泽民,经济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原上海市政府参事。)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编辑:刁云娇 李海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