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海固:复工复产中迸发脱贫活力

宁夏西海固:复工复产中迸发脱贫活力

来源:新华网 2020-04-27 17: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银川4月27日电(记者靳赫、谢建雯)在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制衣机械快速运转,工人们完成布料裁剪、缝合等工序,一派忙碌的景象。

这是位于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的一个大型扶贫车间,去年车间总产值近1亿元,直接带动当地300多人就业,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低收入者。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车间开工时间推迟20多天,复工复产后,工人们加班加点才按时完成了春节前的订单。

“全面复工后,工人很快到岗,但工期很赶,有段时间客户派来拉货的车就停在车间门口,随时准备装货。”公司董事长梁秉竞说,目前车间生产运营情况已趋于平稳,并且没有流失一个工人。

同心县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这一地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劳务产业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脱贫产业之一,企业能否顺利复工复产关系着当地许多贫困群众的收入。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宁夏大力帮助西海固地区的企业复工复产,许多企业像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生产秩序加快恢复。

以地处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市为例,截至目前,全市420家工业企业中,除一些季节性生产企业因未到开工时间暂未复工外,其余企业基本全部复工复产。

不仅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西海固地区农业生产也快速走上正轨。牛羊养殖是西海固地区的特色产业,每年带动不少贫困群众增收。疫情发生之初,西海固地区养殖户补栏、出栏等生产经营活动曾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

隆德县杨河乡多数农户养牛,据杨河乡党委书记冶文军介绍,全乡肉牛存栏量达1.5万头,肉牛养殖已成为当地脱贫主导产业。今年春节后,全乡有1100多头牛未能及时出栏,近期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乡里育肥好的牛基本已全部出栏,养殖户的发展信心又增强了。66岁的养牛户兰万元是杨河乡串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兰万元一门心思养牛,不仅甩掉了穷帽子,还当上了真正的“万元户”。

编辑:谭慧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