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考古人员正在山东济南老城区高都司巷小学遗址考古工地开展分析整理工作。该现场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出土了多组清末民初建筑遗迹,这对了解清末民初老城区民居房址的建造方式和功能结构及其与泉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新社记者 沙见龙 摄
4月22日,在山东济南老城区高都司巷小学遗址考古工地,考古人员正在对出土疑似清末民初当作厨房或其他功用的遗迹进行清理维护。该现场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出土了多组清末民初建筑遗迹,这对了解清末民初老城区民居房址的建造方式和功能结构及其与泉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新社记者 沙见龙 摄
4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疑似明代泉池出土的过程及年代判断依据。该泉池距地表约1.4米,四壁用青砖和石块垒砌,底部铺有砖和石块,池内存有积水。根据出土的地层年代和瓷片判断,该泉池应为明代时期建造,是该考古发掘项目中最重要的发现。中新社记者 沙见龙 摄
4月22日,在山东济南老城区高都司巷小学遗址考古工地,考古人员正在对出土的清末民初建筑遗迹进行分析整理。该现场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出土了多组清末民初建筑遗迹,这对了解清末民初老城区民居房址的建造方式和功能结构及其与泉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新社记者 沙见龙 摄
4月22日,考古人员正在山东济南老城区高都司巷小学遗址考古工地开展分析整理工作。该现场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出土了多组清末民初建筑遗迹,这对了解清末民初老城区民居房址的建造方式和功能结构及其与泉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新社记者 沙见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