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胆英雄张伯礼

武汉市民给他取了一个称号,“武”胆英雄。因为他把胆留在了武汉,他就是武汉战胜新冠的“胆量”。

“武”胆英雄张伯礼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27 23: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27日电(记者 吴勇 李定淀)因为过度劳累引发胆囊旧疾,张伯礼院士在中央指导组的强制命令下,在武汉前线,抗疫正酣的时刻,做了胆囊摘除手术。做完手术的第二天,他就继续投入了工作之中。

72岁的张伯礼院士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吴阶平医学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诸多奖项。

2003年非典,张伯礼以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的身份亮相。当时,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他挺身而出,迅速组建成立中医医疗队,在天津组建中医红区,并亲自开展一线救治,当时就展现出十分不错的救治效果。

之后数年,他带领天津中医药大学建立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中药组分库,尝试从微观层面打通中医与现代科技的联系,补齐中医融入现代社会的短板。

非典实战经验,加上深厚的科研积累,让张伯礼在此次新冠肺炎战役中成竹在胸,勇挑重担,被任命为中央指导组专家。

1月27日大年初三,来到武汉伊始,张伯礼推动在轻症、普通、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全面引入中医疗法,中西医结合以更好地救治患者。

为了更好的救助新冠病人,发挥中医优势,在他的建议下,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江夏纯中医方舱在2月14日建立,来自全国的5所中医院校的数百名医疗队员承担起光荣的使命。

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26天运营中,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病人567人,治愈392人,其他人按要求转出,创造了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三个零”记录。

“江夏方舱医院是第一所中医主导的临床根据地,也是中医队伍为治疗新冠的主力部队, 在治疗中实现了中医综合治疗一条龙。从中药、针灸到太极拳,第一次实现了中医中药灌满舱。”张伯礼说。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在抵达武汉开始救治患者的20天后,2月15日凌晨,张伯礼因为指导临床、进入隔离病区察看患者、亲自拟方、巡查医院等不分昼夜高负荷的工作致使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院士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第二天他又冲到了第一线。

武汉市民因此给他取了一个称号,“武”胆英雄。因为他把胆留在了武汉,他就是武汉战胜新冠的“胆量”。

早在1999年,张伯礼就开展了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提出了名优中药小复方二次开发模式,为现代中药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张伯礼带领团队组建了国内首个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构建了10661个中药组分和235个化合物的中药组分数据库,用现代科技方法揭示中药成分、作用机理,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病毒的复制、抑制,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的拮抗,计算机都可以提前筛选一遍。通过现代的科学手段,第一时间制定了对症的方子。这也是我们中医迎战新冠的底气。”张院士说。

作为新冠治疗的亮点,中医如何为海外服务,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也是他一直的关注点。

张伯礼表示,韩国大田大学、日本神户的东洋医疗技术学院,以及意大利维拉佳达医学院都已来函希望学习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

“我们已经和他们分享相关中成药的使用经验以及临床观察报告。中医药是中国的,我们愿意分享我们的经验。中医药愿意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伯礼说。

【责任编辑:蒋成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