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我国医疗资源的供给模式及策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3-25 10: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80%以上的医疗供给都是由公立医院提供的,医院作为最为显著的卫生物力资源,其规模及功能分布大体可以衡量一个区域卫生资源的储备能力。由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与紧急性,以及事件发生地点的不确定性,相关医疗部门很难在事前做到合理的配置,考虑到日常运营成本,只能保持相应的安全库存量。但现实情况是突发事件的医疗资源需求远远高于当前的可供应量,此时就需要考虑从周边紧急调度资源。因此关于医疗资源的供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区域医疗资源横向协同阶段,区域通过调动区域内其他医院资源参与救援,满足医疗要求;第二阶段是区域医疗资源纵向调度阶段,当紧急阶段过后,整个区域内医疗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将区域外救援资源在短时间对区域内医院进行协同。

图1:医疗资源供给阶段示意图

第一阶段:在公共突发事件前期,外部资源尚未到达的情况下,通过区域内医疗资源的调度来满足医疗资源的需求。因此城市既要具备传染病日常救治能力,也要具备强大的后备应急救治能力。

第二阶段: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展,整个区域医疗网络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区域医院难以维持正常的运作。此时,区域外部资源供应点向事发区域紧急调动资源,通过纵向的调度来满足医疗资源的需求。一般而言,区域外拥有的可调配的资源越多,区域医疗供给的弹性也就越强。从调度策略上来看,随着配置资源量的增加,需要选择的资源存点以及配置的线路也有所增加,配置时间也在延长,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我国医疗资源的供给是根据地域、人口、交通、经济及城镇化格局等因素进行配给,设区市设有传染病院,县级城市没有设置要求。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疫情爆发,现有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救治要求,而传染病医学要求是就地治疗,扩容扩建是疫情所在医院的必然选择。不同地区城市采取了不同的医疗资源应急模式,解决当前当地医疗场所短缺的部分问题。

(一)现以北京为代表的小汤山医院临时应急备用模式

在抗击非典中,北京小汤山医院7天建成,51天投入使用,完成了预期的应急救治功能。但非典过后,由于小汤山医院是临时建筑,无法承担永久性传染病医院职能而予以拆除。从2003年到2020年,北京小汤山医院经历了新建、留用、拆除、转型、重建的整个过程。从17年的经历来看,小汤山医院的最初定位是传染病应急医院,是一种被动的应急措施,而非主动的备用措施。与北京小汤山医院一样,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也是在一个新的医院厂址单独建设的,也是在疫情爆发后突然启动,也将面临医院去留和维护的问题。

图2:北京小汤山医院发展历程

(二)以广东为代表的综合医院“平战结合”应急备用模式

广东省,作为SARS防控的另一个主要地区,非典过后,广东省卫生厅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平战结合”模式的传染病收治体系。广东省传染病医疗收治体系,由传染病专科医院、传染病收治后备医院、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科(病区)等传染病收治机构,构成省、市、县三级传染病收治网络。其中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科是传染病防治的基本保障,综合医院的“平战结合”模式同时兼顾了应急和备用,平时病床向普通患者开放使用,重大突发疫情时应急转换为传染病专科医院,集中收治传染病患者。

(三)以上海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备用模式

非典后,上海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医院的救治能力,将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整体搬迁至金山区,创立“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以传染病科为主、其他科为支撑的综合性医院,也是全国拥有负压床位最多的医院,可以保障绝大部分疫情期间的集中隔离救治,为重大疫情期间给重症患者提供非常好的救治条件。相比一般传染病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还集合了科研、防预、治疗和教学等多种功能,可以应对一般的传染病流行爆发,而且在规划时预留了扩建场地可以在需要时紧急扩建。但由于需要大量日常基础维护,只有超大城市才有能力维持日常运行。

(四)征用改造现有医院的临时应急模式

在新冠肺炎事件中,孝感和黄冈作为除湖北外,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城市,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现有医院进行快速改造升级。黄冈征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发热患者集中收治点,孝感在疫情早期就征用改造了4家现有医院。与建设大型永久传染病医院、快速建设小汤山医院相比,临时征用民营医院部分科室场所用于增加传染病防控紧急救治场所的优点如下:(1)快速高效,成本低。民营医院本身也是从事诊疗活动的场所,对于场所的管理和使用能迅速适应,进行有效病房管理,原配备的设备如管道氧气、消毒设施均可以利用;(2)场所征用和专业人员调用合并进行,可解决紧急的疫情情况下,医务人员短缺的问题;(3)医疗机构区域性比例配置,基本符合人口密度规律。对普通院的征用改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就是如何平衡新冠疫情患者和普通患者的救治。二是大部分民营医院周边生活区密集,增加民营医院环境周围感染人群聚集风险。

(五)将体育馆、会展中心改造为方舱医院的临时应急模式

新冠疫情高峰期,患者多、床位少,“患者等床位”的现象一度非常突出,武汉“多家定点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投用,仍无法解决床位紧张的问题,直到后来把一批体育馆、会展中心改造成方舱医院,收治病患的压力才根本性地缓解,为新冠疫情的拐点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图3:体育馆原始功能分区 图4:体育馆原始出入口设置

图5:改造后方舱医院流线 图6:改造后方舱医院病房分区

五种传染病医院应急备用模式,在工程建设上分为新建、扩建和改造,在使用时间上分为临时、永久和半永久,在防御意识上分为主动应急和被动应急。其中,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综合医院“平战结合”模式属于主动应急备用措施,而新建小汤山医院、临时改造原有医院、临时改造方舱医院属于被动应急备用措施。从防疫主动性和有效性上,要优先考虑主动应急措施,被动应急措施作为补充。

(作者:许丽君 沈阳建筑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公共健康)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