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乙火箭发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 实现北斗工程新年“开门红”

今晚19时55分,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实现北斗导航工程新年“开门红”。

长三乙火箭发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 实现北斗工程新年“开门红”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09 21: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 摄影 肖国军

中国日报3月9日北京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晚19时55分,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实现北斗导航工程新年“开门红”。

17年前的5月25日,非典疫情让全国笼罩一片阴霾,长征三号甲遥七火箭托举北斗一号03星升空,火箭刺破阴霾,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全国上下欢欣鼓舞,“金牌火箭”用成功为抗击非典疫情增添了航天人的信心。那一次是长三甲系列第三次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长三甲系列的第12次发射。

17年之后的今天,在全国人民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长征三号乙遥六十九火箭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再次用成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为中国加油!

据火箭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春节后的首战,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第110次发射,自2007年发射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算起,在12年中,长三甲系列火箭用39次发射,将5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100%。

岑拯说:“近几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年均发射数量保持在10次以上,高强密度研制、生产、发射已经成为常态,为了满足高密度发射任务的需求,研制队伍提出组批生产这种满足高密度发射任务的生产模式,就是通过模块化、通用化、去任务化的方式来设计生产火箭。”

2020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全年预计执行10次左右发射任务,任务包含北斗工程、高分工程、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商业发射等重大任务,仍旧是中国航天最忙碌的火箭之一。

为了应对高密度发射任务,长三甲研制队伍不断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缩短周期,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发射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火箭不带问题上天,这成为了研制队伍的工作重点。

火箭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表示,“研制团队一直在提高可靠性和管理创新上发力,目前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次数达到110次,成功率超过98%,尤其是北斗工程发射成功率达到100%。”110次、98%、100%….这几组数据的背后是研制团队在不断优化研制和测试流程,改进薄弱环节,强化技术状态管理和风险分析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研制队伍通过高密度的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形成了一套适应组批生产,高密度发射的研制生产管理模式,来满足了北斗工程的需求和火箭发展需求。”姜杰介绍到,研制团队在技术状态管理和风险管控上不断提高标准,确保任务成功。在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研制团队将之归纳为不变量管理、变化部分管理,根据每一次任务,强化对产品生产、装配、测试的量化控制,优化过程量化控制、质量量化控制。在风险分析与风险管控方面,研制团队建立了形成了一套适应高密度任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化、精细化的管理,保证长三甲系列火箭处于高可靠、高质量的水平,保证北斗工程100%的成功。

按照工作计划,火箭发射队2月12日进入西昌发射场,面对疫情的挑战,发射队临时党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周密部署。据发射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张钗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发射队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预案,补充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配备了随队医疗队伍,加强了队伍人员疫情防控教育,采取人员上岗量体温登记、减少聚集性会议、分散就餐、场地定期消毒等方式,创新工作方式,精简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了疫情对发射任务的影响,确保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

( 赵磊)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