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雷神山”上有这样一群“硬汉”,他们参加完火神山医院项目援建任务后,又勇攀“雷神山”,来自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业公司,负责集装箱板房校正、缝隙密封、开隔离间探视孔、支架吊杆焊接等精细化施工任务。
物资员董顺:夫妻搭档 同心共“抗疫”
“现场没有电,施工处于暂停状态,关键时刻我们不能拖后腿,临时用电必须搞起来!”挎着单肩工具包、随手拿着笔和本,物资员董顺大声说道。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施工发电机的汽油供应问题,为此,董顺开启了“疯狂电话”模式。他通过跑现场、找资源,不断催促十几家供应商,每天日行30000步,最终保障4桶汽油顺利到场,让项目发电机运转动力十足。
作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物资员,董顺还是一名白衣天使的丈夫,妻子是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部的一名医生,现在正在前线战斗。为了支持武汉市“抗疫”和妻子的工作,他在来到项目之前,一直在武汉中心医院参加志愿服务,义务接送医务工作人员上下班。看到妻子每天疲惫的身影,董顺表示疼在心里无法言说。因此,看到火神山项目建设的号召后,他毅然应征,发挥特长,为抵抗疫情做更大贡献。在火神山结束后,他又转战雷神山,是项目现场的“百宝箱”,为项目供应传递窗收边条、墙角盖板、电焊机电焊条、发电机发电油、手磨机手电钻、燕尾钉、泡沫胶枪、切割片等项目物资。“看着街上空空荡荡的心里难受,我一定要做点什么!”董顺坚定地告诉记者。
现场工长陈凯:精益求精 提高施工效率
“再等一下,这个三角窗尺寸误差太大,必须精确后下料。”这是雷神山Ⅱ区 B1及B2的施工现场工长陈凯对工人的指导。
刚从火神山归来的陈凯已连续工作10余天了,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但他依然精神抖擞,对现场工序节点丝毫不打盹儿。他说:“火神山医院虽然建起来了,可是每天看到那么多确诊病例的增长,我实在没心思去休息。雷神山医院我们更不能马虎,我有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对这个特殊工序更熟悉,我愿意继续奋战一线。”
由于分公司援建进场的时间差,厢房传递箱三脚架的急缺,成为制约工期节点的一大难题。陈凯了解情况后,凌晨1点拿着手电筒数次量箱体间距和厚度,并进行记录验算,最终通过技术论证进一步优化物资采购方案。通过加大采购渠道、现场多方谈判、多部门沟通协调,他忙完工区施工后连夜驱车调配型材。次日清晨,传递箱三脚架U型型材、地面铝合金盖板、镀锌铁片等材料悉数到场,“有米才能下锅,看着这些材料都齐全,仿佛看到了医院拔地而起。”陈凯有感而发。
劳务工友李耀凤:为了救命再拼一次命
“能参与关乎老百姓的救命工程,我无怨无悔。”一边吃着热腾腾的泡面一边笑嘻嘻的劳务工友李耀凤这样说道。1月29日,在接到建设通知后,他立马投身火神山医院的建设。2月3日,工程部又发来通知,他二话不说独自驱车3小时赶到雷神山医院。
作为57岁的老工长,他将劳务工友团结起来,“我们一辈子为了赚钱拼命,这次也算是为了救更多人的命而拼一次命。”一整个劳务班组在李耀凤的带动下,服从指挥,高效作业,哪里缺人抢着上,俨然成为雷声山医院工地最热气腾腾的工友班组。“一组盖边缝隙,二组紧跟着校准板房,三组切割开孔,兄弟们,节省一个小时就多挽救一条命。”李耀凤扯着脖子在雨中大喊。一名工友表示,“我们所有人都被这个在工地打拼一辈子的老工人深深打动,就想跟着他尽快建好医院。”
无论是董顺、陈凯还是李耀凤,这些人都是火神山、雷神山等应急医院建设者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最朴实的劳动人民,在国家需要的重要时刻,展现出他们最朴素、最诚挚的爱国之情。(徐智 龚世群 孟虎)
(徐智 龚世群 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