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防疫安全再升级,超市保供应人手忙

2020-02-19 12: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超市关乎民生,承担着守护市民“菜篮子”重任。自疫情发生以来,民生必需品息息相关的超市行业备受关注。让老百姓买的放心,买的安全,也成为超市的头等大事。在大多数人闭门不出的情况下,超市人员需要每天坚守卖场,面对川流不息的人潮,为市民提供服务。他们是怎样的状态?现在卖场情况又是如何?今天记者来到大润发通州店实地探访,看看这家超市是如何防疫情,保供应。

防疫升级 全力备战

店总经理凌江燕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门店打起了12分精神“全力备战”。为了保障顾客购物环境的安全,公司第一时间作出了清洁消杀指示,对卖场、商铺、办公场所、电扶梯、顾客卫生间、休息椅、购物车购物篮、寄包柜、收银机台、顾客携带物品等等每天进行专业严格的消毒,并增加对购物车、电扶梯、购物篮的清洁消杀频次。

“门店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每天消毒2次,购物车,购物篮,手扶梯,厕所每天消毒6次,每项清洁消杀都安排专人登记专人检查。”凌江燕介绍,针对目前疫情,大润发再次升级了清洁防护措施,门店每隔30~40分钟会还对出入口的地毯进行喷洒消毒,对顾客鞋底进行预防性消毒,把地垫污染源消毒作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另外,卖场还加强了保洁工作,始终保持场内通风,确保超市卫生干净整洁,空气流通。

“一线员工也很辛苦,门店人手不够,从过年到现在一直坚守在卖场,他们每天要接触许多人,所以总部也很重视需要大量接触顾客岗位人员的防护。”在卖场中可以看到,与人接触较多的岗位,比如出入口、收银处、称重处等岗位的员工全程佩戴了口罩、护目面罩和雨衣。

为了减少结账排队时间,避免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超市的自助收银机发挥了它的关键作用。工作人员每1小时内会对每台自助收银机进行彻底消毒。

针对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都会进行严格把控。对于内部员工,每天上下班测量体温,增强防护措施,外来人员主动隔离14天后方可复工。对于顾客,在超市入口安排专人为顾客测量体温,并要求顾客务必配带口罩方可准入,严格把关。卖场入口处设置顾客测温区,为顾客测量体温。入口处的温馨提示也十分醒目,提醒每位顾客,进入公众场所,记得佩戴口罩。

经过生鲜区,依然有不少人在进行选购。白花花的大米满满陈列在堆头上,鲜嫩的绿叶蔬菜、日常所需的菜品都陈列在货架上,蔬菜、猪牛肉、禽、蛋类颇受欢迎。

凌江燕告诉记者,由于农贸市场限制进入、大润发营业时间的缩短,时段来客仍然较为密集,给门店带来疫情预防管控和供应的压力。一方面门店加大防护消杀力度,另一方面要全力保障货物的齐全。因疫情期间交通管制,部分厂商的货无法送到大仓,供应商自己想办法找物流速度又太慢,“顾客等不起,他们的一日三餐需要保障,我们看货过不来,就用自己的物流去把货拉回来!”为保障货源充足,确保供应不断档,大润发动用自己的物流资源,想尽办法,自费将厂商的货物迅速运回大仓,分配到各店,这才有了顾客看到的满满的排面。

走近货架仔细查看,大白菜1.2元/斤、小白菜1.01元/斤,青菜1元/斤,这些价格也非常亲民。记者随机询问了正在采买的市民,张女士表示,“这里的菜价格比较实惠,疫情期间也没涨价,我们买得不心疼。”据了解,为确保蔬菜等商品价格稳定,大润发要求门店民生必需菜品必须平价销售,而要做到平价,需要企业主动让利。“现在是特殊时期,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大润发自掏腰包,平稳物价,为市民的菜篮子保驾护航。”凌江燕说道。

  线上订单量激增,人手不足

作为新零售的代表企业,大润发的线上服务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润发线上线下春节不打烊,疫情期间卯足火力,全面保障市民的日常生活供应。大润发优鲜、淘鲜达、饿了么在线下单,配送范围内1小时即可送达,顾客足不出户也能购买到生活所需物品。

春节以来,随着疫情的发展,门店线上订单量激增,但因疫情原因,有的因家乡交通管制未能返工,员工到岗率大约只有60%。拣货员小李表示,这几天拣货量几乎比平日多了1倍,特别忙的时候,超市各岗位的员工统统变身拣货员,一起来应对大量订单。“其他岗位的员工也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家已经练就多才多艺的本领,从维保到补货到打称,关键时刻各个岗位都要能顶上!”小李在卖场里奔跑,他说一定要赶在规定时间把货物传送到后仓,这样才不会影响骑手配送。

针对人手不足的情况,大润发在2月11日也对外发布了招募令,征集赋闲在家的人员,以及招募各企业联手合作“共享员工”计划,试图解决这部分难题。据了解,目前大润发全国有8000多个岗位空缺,招募令发布后,已经有17家公司/人事服务第三方主动联系,目前正进行合作洽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