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华留学生点赞中国控疫举措:有力有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2-07 17: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2月7日电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许多外国留学生选择留在中国,与中国一起抗“疫”。他们说,病毒面前,中国政府控疫举措坚决有力,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坚强不屈,这给予了他们巨大的力量,令他们倍感欣慰。

2月4日,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运至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来自肯尼亚的阿代尔·凯文斯(Adhere Cavince)是华中师范大学一名在读博士。未来三年,他将在武汉度过,对他而言,武汉美丽富饶、充满秩序感。

他原本计划着利用寒假进行旅行,但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为了遏制病毒进一步传播,武汉宣布了“封城”

他日前对《中国日报》说,在武汉宣布“封城”之初,在武汉的外国人确实感到了些许不安。“可以想象,‘封城’会给这座城市造成损失,甚至可能导致混乱。例如,许多国际学生想知道封城后生活将如何继续。随着商店的关闭,我们想知道如何补充食物和饮用水。”

但是,事实显示,无论是华中师范大学,还是中国政府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应对能力。

他说,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冠状病毒的传播,定期向公众通报最新进展。令人鼓舞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主要地区组织均认可中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务实措施。

“中国人民已经证明,通过展开科学指导下的协同行动,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被击败。中国正在建立更多医院和提高医疗用品的生产,这进一步表明,中国政府将人民的福祉置于决策的核心。”

他表示,这些行动使留在武汉的外国人感到欣慰。“正是在慷慨勤劳、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的鼓励下,成千上万的外国留学生留在了武汉。”

他还呼吁,在中国加大力度遏制病毒传播的同时,国际社会必须齐心协力,消除人类共同威胁。“冠状病毒不只是中国人的事,就像埃博拉从来不是非洲人的事一样。病毒不用护照便可穿越国境。病毒没有种族之分。”

2月1日,俄罗斯留学生瑟尔瓦索娃接受中国日报采访。(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在武汉的俄罗斯留学生瑟尔瓦索娃(Vera Syrvasova)是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17年,她第一次来到武汉后,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华中科技大学给所有外国留学生提供了口罩,有需求时可以按需领取。学校对外来人员进入学生宿舍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并在宿舍入口安装了设备,方便学生们检测体温和身体状况。

“我相信,中国政府一定会全力以赴战胜病毒,而我们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一切很快就会好起来。”瑟尔瓦索娃对《中国日报》记者说。

图片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而在浙江,一群留学生选择成为“逆行者”,成为了抗“疫”队伍的一员。据浙江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报道,疫情当前,语言障碍、租房人员流动性等因素叠加,使得境外人员管理成为大学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此情况下,浙江师范大学一群留学生加入了疫情排查志愿队。他们和属地公安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深入附近街道境外人员租房密集区,排查境外人员情况。

“我每天至少要走访100个境外人员,工作至少12个小时,早8点到晚8点基本是雷打不动的。”来自坦桑尼亚的段扶苏说道。强调疫情防控知识,了解境外人员身体情况,排查未登记住宿人员,强调居家观察要点。由于工作量庞大,志愿者常需加班,“大概九点钟,我才能回寝室吃到晚饭。”来自坦桑尼亚的杨八月说。虽然如此,他仍不觉辛苦:“我很好,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很好,我希望我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直到战胜疫情!”

(编辑:刘世东 潘一侨)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