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启动

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启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21 11: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2月21日电(记者 杨心伟)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本市充分发挥体育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冰雪运动,大力普及推广冰雪健身项目,扩大冰雪运动人口。2019年12月21日,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华星国际冰上运动中心举行。市体育总会、市冰上轮滑运动协会、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等单位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来自本市相关冰雪俱乐部的参赛选手近500人参加启动仪式。市体育总会副秘书长张国成宣布比赛开幕。

12月21日,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华星国际冰上运动中心举行。

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北京市冰上轮滑运动协会、北京市雪上运动协会、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北京市冰壶协会、北京市滑冰协会、北京市龙舟运动协会、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北京市青少年体育科技促进会、北京龙战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承办。作为第六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赛事以“全民健身新时代,快乐冰雪迎冬奥”为主题,依托相关市级体育社团和有关单位,设置了高山滑雪、陆地冰球、冰上龙舟等14个项目,从即日起陆续在全市举办,时间将持续至2020年2月,预计直接参与人数约为5000人,并将间接带动2万余名市民参与其中。

12月21日,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华星国际冰上运动中心举行。

该赛事自2015年创建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赛事规模逐年扩大、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带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本届赛事进一步丰富项目设置,提升服务保障,提高了赛事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主要体现了八大亮点:

一是参与门槛降低。实现“零门槛”参赛,更加突出了大众参与的理念,为零基础的市民参与冰雪运动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升对冬季运动、冬奥知识的关注度,真正打造属于群众的冰雪赛事。

二是覆盖范围广泛。赛事不仅涵盖了本市众多企事业单位、学校、冰雪运动俱乐部等,还吸引了来自京津冀等地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参与。特别是围绕培养青少年冰雪人才,专门设置了青少年滑雪挑战赛和青少年滑冰挑战赛,为广大青少年提供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身体发育特点,科学合理划分花样滑冰、冰上自由式等项目动作技术难度,提倡科学参与冰雪运动。

三是项目更加丰富。在“四冰一雪”的基础上,增加了冰上自由式、花滑队列滑、冰蹴球、冰上龙舟、雪垒、雪上竞技、青少年滑冰滑雪和雪上趣味项目,扩展了参与面,提升了参与度。其中雪垒争冠赛、雪上竞技赛和雪上趣味挑战赛等项目非常适合家庭参与。

四是服务保障专业。各项目均采用专业团队制定的最新《竞赛规则》,裁判员队伍包含了国际级和国家级优秀裁判员,赛事安全管理严格规范,竞赛保障服务高效优质。

五是社会力量支持。发挥本市冰雪体育社团和各相关体育社团、社会俱乐部的专业优势和积极作用,积极挖掘资源、创造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推动构建完善冰雪体育组织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局面。

六是培育冰雪人才。将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群众比赛冰上龙舟、北京市第一届冬季运动会群众比赛冰蹴球作为本届赛事项目,提供更加丰富多样、满足群众需求的平台,进一步选拔培育本市群众冰雪运动人才,巩固群众冰雪赛事队伍,弘扬冰雪项目传统体育文化。

七是畅通进校园机制。将陆地冰球比赛场地设置在了多所学校内,进一步拓展在有条件的校园开展冰雪赛事活动,探索冬季运动教学理论和赛事活动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推动冬季运动进校园工作蓬勃开展。

八是宣传力度加大。赛场设置冬奥知识展板宣传区域,发放冰雪运动项目宣传折页,推广普及冬季运动知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冰雪运动。通过网站、APP、微信订阅号等多种渠道,对赛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宣传和专题报道。

12月21日,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华星国际冰上运动中心举行。

启动仪式结束后,进行了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上自由式比赛。

通过举办第五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开展丰富多彩的冬季群众运动健身项目,体育组织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群众冰雪赛事活动的影响力更加广泛,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水平逐步提升,为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助力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做出贡献。

(杨心伟)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