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支持办好进博会促进贸易便利化

上海海关支持办好进博会促进贸易便利化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08 16: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8日电 今年以来,上海海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要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以全力为第二届进博会提供更高标准、更好水平的海关监管服务保障为契机,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推进上海口岸跨境贸易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一、从《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视角,看上海口岸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得分77.9分(即达到全球最佳水平的77.9%),在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位居第6, 排名从第46位提升15位至第31位, 连续两年在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方面跻身全球前十的行列。其中“跨境贸易指标”得分86.5分,排名第56,提升9个名次。世行报告评价,本年度中国“通过实施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升级港口基础设施、优化海关行政管理体系和公布收费标准等措施,使进出口贸易更加便利”。

上海作为世界银行评估我国营商环境的2座样本城市之一,今年“跨境贸易指标”得分为87.2分,较去年的83.1分提高4.9%。具体来看,上海在“跨境贸易”全部8项指标中有6项同比大幅提升,2项与去年持平,特别是“进口单证合规耗时”优化幅度最大,耗时较去年压缩54%。对标发达国家和部分城市,我们在进出口单证(如发票、装箱单、提货单等)合规过程中的单证准备时间和成本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二、近期上海海关在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效

一是全面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服务本届进口博览会是大数据平台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通过该平台,今年海关实现了进博会物资证明函的无纸化,并可将证明函与展品申报数据自动比对校验。延伸数据服务,平台提前汇集展品进境信息、港区信息等物流信息,以大数据支持展品“靠泊即提”,压缩展品通关时间2/3。展商还可通过平台的移动客户端一键呼叫海关咨询和现场服务。目前,大数据平台已汇集生产、贸易、物流、税务、工商、外汇等数据125亿条,搭建供应链安全准入模型集群49个,截获一批禁止进境动物产品,及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子等。

二是扩大“提前申报”范围。进口环节,鼓励企业在确认舱单信息传输后、货物抵港前,就向海关进行申报,提前办理所有的单证审核和缴税手续,非布控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出口环节,在洋山港和浦东国际机场的基础上,今年扩展至外高桥港,全面覆盖上海主要海空运口岸,使该措施进入普遍适用阶段。目前,上海关区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比例已超过50%。

三是完成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切换。实现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点接入、一次提交、一键跟踪、一站办理。截至目前,上海口岸通过“单一窗口”货物申报、运输工具、舱单等各类业务单证达2.48亿票,取得了减单证、优流程、提效率、降成本的显著成效。

四是实施多元化担保。进一步推广“关税保证保险”,降低企业通关成本。自8月21日起,试点保险公司数量达到8家。今年9月,累计接收电子保单318票,涉及担保金额5亿元,涉及货值人民币22.89亿元,环比分别增长54.4%、97.2%、97.2%。进一步扩大“汇总征税”应用范围,前三季度,关区汇总征税报关单54.7万票,货值3144.8亿元,税款69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倍、1.2倍和51.8%。

五是推进《海关专用缴款书》打印改革试点。改革前需要耗费约1周才能拿到税单,改革后通过“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足不出户”就可下载打印,最快10余分钟即可完成全部无纸化通关手续。目前,试点范围已拓展至上海关区所有业务现场。

六是推广跨境电商出口“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新模式。允许企业凭清单信息放行后,不再另行汇总成报关单,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出口发展步入快车道,月均业务量从年初的25万单迅速增长至50余万单。

七是推动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创新邮轮船供物资监管方式,实行“电子申报、运抵验放、事后交单”模式,叠加运用保税船供、分流查验等措施,加快推进覆盖亚洲市场的邮轮物资分拨中心建设。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支持开展国际船舶设备保税维修业务,目前已成功吸引多家全球船舶维修龙头企业入驻洋山保税港区,为国际邮轮提供区港直供维修服务。

八是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在全国首次将融资租赁异地委托监管模式应用到飞机租赁退运中,解决飞机实际入区难题。成功办理全国综合保税区首辆保税存储汽车内销业务,为特种车辆的入境存储、认证、检验和内销开辟了新的便捷通道。支持全国首个参加国际交易的天然橡胶品种在上海国际能源中心挂牌上市,依托综合保税区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和人民币净价交易。

三、下一阶段我关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首批措施

一是落实“两步申报”改革试点。10月30日上海关区正式启动“两步申报”改革试点。在保留现有申报模式的基础上,允许企业选择先“概要申报”,即无需一次性提交全部申报信息及单证,最少仅需填报9个项目,并确认2个物流项目,经海关审核后即可提离货物,之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二步“完整申报”并办结其他海关通关手续。这项改革将推动海关对物流的最小化干预甚至不干预,降低企业经济和时间成本。

二是设立“疑难报关单受理专窗”。今年9月起,在现有12360咨询热线、通关现场业务咨询窗口等基础上,我关设立两级“疑难报关单受理专窗”。在全关26个通关现场设立52个“现场疑难报关单受理专窗”,受理企业提交的疑难单证,原则上当日处理答复,遇到无法解决的提交至上海关专窗专家团队。这项举措将为解决通关现场疑难问题提供便利。“两级专窗”设立首月已处理疑难报关单471份。

三是开通上海海关12360热线综合查询平台。该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整合海关报关单、邮包查询和归类化验等19项常用海关政务信息内容,通过提供一站式的移动端海关信息综合查询服务体系,实现海关政务服务手机办、随身查。平台上线将进一步完善上海海关的便民高效服务通道。

四是实施肉类和化妆品快速通关机制。先后两次下调进口肉类的查验比例和掏箱比例,9月进一步下调抽检比例,有效缩短进口肉类产品通关时长。压缩进口肉类、化妆品实验室检测周期,实施分组循环布控,预计肉类产品的实验室检测周期可压缩50%以上,化妆品的实验室检测周期可压缩30%以上。

五是进一步健全企业主动披露容错机制。简化作业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优先处理事实清楚、案情简单、违法情节轻微的企业主动披露事项。在总署的指导下,拓展上海关区容错政策的受益范围,进一步降低诚信企业合规成本。

六是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参与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政务外网对接工程,导入关区资质类、信用类、行政处罚类信息,主动对接国税等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和执法联动,定期开展2800多家认证企业外部信用复核。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海关失信企业开展“由企及人”联合惩戒,依法将海关失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列入市场监管部门企业经营人员“黑名单”,共同营造公平诚信的口岸营商环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