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杨:新中国成立后家的幸福变迁

今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间,我家三代人从大山深处的小乡村,经历过县城、州市城郊,到现在省城有了一席之地,搬家的次数从儿时的记忆到现在已经难以计算,但每次搬家,都让我感受到幸福的变迁。

董杨:新中国成立后家的幸福变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0-06 06: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间,我家三代人从大山深处的小乡村,经历过县城、州市城郊,到现在省城有了一席之地,搬家的次数从儿时的记忆到现在已经难以计算,但每次搬家,都让我感受到幸福的变迁。

儿时家的记忆

我儿时的记忆是住在云南一个地州城郊外公外婆家,虽然吃穿住行游玩都很方便,但就是人多房间少。经常我和舅舅、表弟三人挤在最小那间房子的小床上。其他稍大的两间每个卧室都放了两张小床,可睡4个人。一家人还分男女间,单下来的人就去睡沙发,享受客厅单间单床和过道单床,我经常因能享受到这样独睡的待遇,不用和谁挤在一起而欣喜不已。而去农村的爷爷奶奶家,虽然房子比城里的宽敞好多,还是个小二层,但房屋却黑乎乎的,吃饭,厨房,卧室,猪圈,牛棚,鸡窝都在一处,味道、跳蚤、蚊子以及被咬得又痒又大的红包都是儿时的噩梦和后怕。

直到快读幼儿园才回去县城和父母住,家位于城郊父亲的单位工厂里。房子最大的变化就是没之前那么拥挤和漆黑了。厂房和家虽然都是几根大木柱子支撑,但却可以养一窝兔子。虽然经历了下雨天就锅碗瓢盆全部上阵在屋里接水,但一次大雨过后,居然接得满两桶很干净的水,可以直接喝,或者留着淘米洗菜后再拖地,在经常停水的季节里那真是雨水贵如油啊。

背着书包上学堂后的家

等到我读幼儿园后不久,家又从工厂搬到母亲的单位县城一中,最先住在锅炉房上面的房子,每天早中晚3次伴随着食堂饭菜的香味,锅炉灰却顽皮地玩起了天女散花,脸上一抹瞬间可比包青天。在学校里又前前后后搬了好几次家,直到读初中才住上了一个小单间。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时住在学校操场那套房子的时候,我的小床支在父母大床的后面,隔了个书桌,我每天喜欢像个小狗一样钻出钻进,幸福无比。还有更幸福的是,从家搬到中学后,小学就在一墙之隔,等读初中更是家对面就是教室,我都可以踩着上课铃声去,坐到座位上铃声才停。等到去市里读高中住校后,只能周末回次家,每个周末吸引我回家最强的动力是家里远胜学校食堂那油水很足的菜,吃得撑的饭。

大学毕业前后的漂泊

大学毕业前的实习分别在京城、省城漂泊。当北漂一族的时候,单位还分了个办公室放上两张床给我们两个小伙子住,诺大一栋办公楼加上一楼1个值班的就总共3人。那时年轻气盛,一个人上个夜班也不怕什么。北京夏天天气太热,虽然没地方洗热水澡,但可以直接在对面的厕所里冲凉,每天保持清爽之身。回到昆明实习后,却连办公室也没有住的,就借住在别人家的一个带卫生间的小单间。      

就业协议签定后,到新单位报到第一天,看着单位好几栋楼,我美好地想象应该有栖息之地了。手续办完后,才告知安排我去下面的一个项目部上班,和大家住在了一个只有公共厕所和浴室的小宾馆里,把我分了和做饭的师傅住一起,有个好处就是总比睡工地强,师傅还照顾我能比别人多吃点。刚毕业还长身体的年代,能吃饱就是最大的幸福。

工作那么多,我想去看看。之后,又换了好多工作不同的岗位,都是自己解决住处了,虽然那时候房子还算便宜,但没意识买一小套,不知道自己会情定何方,只想等着稳定下来。

工作的越来越不如意,招聘单位条件的越来越高,高中学习还没我好的同学都接连去读研,刺激了我也要去考研。既然选择了考研,便不顾风雨兼程。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复习,苦心人天不负,居然顺利跨本科专业,考取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又回到了象牙塔里四人宿舍,过完三年吃住不愁的校园生活。

研究生毕业后家的变迁

研究生毕业晚了高中同学几年,所学专业又有点偏冷,连进独立学院当个辅导员都困难,退而求其次去报考中学教师,又因为当年各校自主招聘,笔试面试讲课多次冲杀未果。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是百里挑一甚至更激烈,最后只能报考了离家几百公里的另一个地州基层单位,考取后直接去离城十多公里的乡政府报到了。办完手续后,分了两层木屋其的其中一间,楼上的人一上楼就吱吱作响,半夜老鼠还在隔板上跳舞,隔壁打个电话简直清晰在耳。热水大家都要从办公室那个大水桶烧开了拎到宿舍,到了冷天洗澡是个大问题,还好乡街子有两家农户家对外洗澡,但下村回来晚了水就不热了,老乡直接关门熄灯恕不接待。

从乡政府调到了区政府,房子就自己解决,租了一小套,周边城区内都是老房子,虽然有了卫生间,但那长满铁锈的管道漏水,上个厕所为了楼下人家的卫生都要跑出去外面的公共厕所。但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还是喜欢呆在这个城里的家,交通比较方便、道路环境也不错、生活购物比较便利,特别是夜晚的城市要比黑漆漆的乡村热闹一些。

后来又去离城十公里的村上挂职锻炼,给了一间办公室做办公兼宿舍,才新建的办公楼条件比较好,还有厕所兼浴室,并且安装了太阳能,只要出太阳就可以洗个清爽的热水澡。条件是好了,就是感觉与世隔绝,无奈之下我想尽办法,协调把远程教育和网络开通,把那偏远的山村和外面的世界连接了起来,就连大学生村官考试报名也不用再跑到城里了,接连来的两个大学生村官都顺利考取公务员了。因为村干部在村里开火吃饭群众有意见,我和大学生村官只有自己买菜做饭,每天买什么菜,多少钱一斤,买了多少都做明细账,每个月都要张榜公布一次,接受监督。

经过基层几年的锻炼,终于满足选调到省会城市市级机关需要的基层工作经验条件,通过多次考试,坐着长达十来个小时的夜班车,从地州乡下赶来省城考完,又坐夜班车回去,也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考上了现在的单位。省城虽然大,但没有我的栖身之地。还好由于市级机关才搬迁新区,房价比老城便宜。卖了老家的房子,贷上房款,前后又租了几年房子才住进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虽然面积小点,但交通方便,学校就在附近,去单位也不远,在省城也终于算有了自己真正的家,还把户口也落了下来。

古有孟母三迁,从祖辈到父辈,又到我自己的家,我也数不清辛苦劳累地搬了多少次家,但每次都能感觉到家的幸福变迁,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咱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见证了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