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70年水电之变,中国越来越“亮堂”

经过70年的发展,水电在我国的能源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我国水电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水利部:70年水电之变,中国越来越“亮堂”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29 1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9日电 水电是全球公认的清洁能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水电在开发利用、技术创新、运行管理、效益发挥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巨大飞越,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年的发展,水电在我国的能源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我国水电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70年来水电事业蓬勃发展,规模、技术、建设能力、国际影响力均已处于世界领先

我国是一个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水电技术可开发量6.6亿千瓦,年可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在旧中国,战事连年、民不聊生,水电建设坎坷艰难,到1949年,全国水电总装机仅36万千瓦,年发电量仅12亿千瓦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水电,从第一座“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己建设”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开始,我国水电事业蓬勃发展,三峡、小浪底、百色、龙滩、刘家峡、葛洲坝、瀑布沟、拉西瓦等大型综合性水利水电枢纽屹立在江河之上。

从规模来看,截至2018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了35226万千瓦,年发电量12329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的18.5%和17.6%,分别是建国初期的978倍和1027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和10.3%,分别占全球的27%和28%,继续稳居世界第一。2012年7月,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全面竣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奠定了我国的水电强国地位。

从技术来看,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电站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全部为“中国创造”,是中国水电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奠定了中国水电装备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水电坝工技术领跑国际,水布垭水电站(坝高233米),是世界最高的面板堆石坝;龙滩大坝(坝高216米),是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锦屏一级水电站(坝高305米),是世界第一高拱坝,锦屏一级还荣获了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成就奖。大型水电站建设推动了中国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技术达到世界交直流输电技术的领先水平。

从能力来看,中国水电具备了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水电“走出去”越来越多,业务已经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建设的海外水电站约320座,总装机容量达到8100万千瓦,占据了海外70%以上的水电建设市场份额,以绝对优势占据国际水利水电市场,成为国际上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2018年,水利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签署协同推进小水电国际标准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中国小水电国际标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价值不仅仅是发电,水电开发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在各种能源开发中,水电是高效的、优势明显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等机构的评估,水库水电站的能源回报率是各类能源中最高的。水电对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实现全球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电力的同时,水电开发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防洪、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三峡工程2018年发电量突破千亿大关,达1016亿千瓦时,创国内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新纪录,进一步提高了水能利用率,充分发挥了三峡电站的发电效益。

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实施后,西部水电开发有力带动了当地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工业、农业、旅游业、商业、养殖业发展,对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国水电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二级等巨型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黄河东庄、云南牛栏江-滇池补水等一批具有发电功能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水电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水电枢纽的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配置能力、生态调度水平不断增强,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电力、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目前,水力发电占到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总量的2/3以上,全国电力每5千瓦时中约有1千瓦时来自清洁环保的水力发电,是清洁能源发电的第一主力。现在我国水电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替代了4.5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8亿吨,节能和环保效益显著。据统计,70年来我国水电累计发电量160768亿千瓦时,替代标煤5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54亿吨。

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已然铺开

作为水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小水电开发使我国二分之一地域、三分之一县(市)、3亿多农民用上了电,数千条河流通过小水电开发得到初步治理,有效提高了江河的防洪能力,改善了城镇供水和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为了解决寿宁县下党乡通电问题,亲自决策建设了一座250千瓦的水电站,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基础设施面貌。他指出:“下党有水利资源,咱们自己建个电站,等于抓了一只能下蛋的鸡。”中国小水电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尤其是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和赞誉。1994年12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发组织、水利部和外经贸部在杭州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小水电组织,这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联合国机构。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6000多座,装机容量8044万千瓦,年发电量2346亿千瓦时,分别约占我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1/4。

近年来,统筹河流生态修复与脱贫攻坚,小水电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水利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小水电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加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2017年以来共创建165座绿色小水电站。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农村水电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电站2500多座。以河流生态修复为重点,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为促进节能减排、消除安全隐患,修复河流生态,2011年以来,财政部、水利部安排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131亿元,以河流为单元,对老旧农村水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巩固和新增装机容量、发电量超过1200万千瓦、450亿千瓦时,治理河流近千条,修复减脱水河段1800多公里,基本消除了这些水电站造成的河道脱水、断流等流域性生态问题,河流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联合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国家补助、市场运作、贫困户持续收益”的建设模式,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重庆、贵州和陕西开展农村水电扶贫工程建设,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8亿元,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将新增农村水电扶贫电站60座,装机容量31.8万千瓦,3万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得到地方政府、项目业主、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致欢迎。

水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非化石能源的主力,发展水电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革命的战略选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水电将更加注重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中统筹考虑和正确处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继续担负起清洁高效能源体系主力军、生态文明建设生力军的重任!(完)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