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精准选派驻村干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安徽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40多年前发生在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先河。《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安徽亳州市利辛县朱集村第一书记刘双燕,连续7年担任3任扶贫队长,每走到一处就帮扶当地的贫困村直至脱贫。

安徽:精准选派驻村干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 慈善公益报
2019-08-21 08: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安徽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40多年前发生在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先河。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徽省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历史性变革。如今,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挺起了安徽工业的脊梁。安徽同时也是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施帮扶举措 选派驻村干部

安徽省自2014年实行建档立卡工作以来,共有441.6万贫困人口脱贫、2936个贫困村出列、2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从9.1%降至0.93%。安徽省每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去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

要实现农民贫困户脱贫,安徽省开创了“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措施(组织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努力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在抓好产业扶贫的同时,针对农村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加快实施了农村路网、电网、通信、水利等改造升级,使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显著改善。安徽省还完成了7.2万公里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真正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车可以开到家门口了,下雨天不用穿胶鞋了。

残疾、老年人及患慢性病的贫困户,如何让他们如期脱贫?安徽全省因病致残的贫困人口达到贫困人口的57.1%,大别山地区的比例更高达64%。根据实际情况,安徽省出台了“351”和“180”健康扶贫政策。“351”就是按照医保补偿后,贫困人口在省内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负担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0000元;“180”就是贫困户中的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351”兜底补偿后,剩余的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另外20%自费,这项措施深受贫困群众拥护。

2017年4月,为进一步提高扶贫干部选派的精准性,全省对未出列的贫困村一次性增派了3846名优秀党员干部驻村帮扶,每个贫困村基本上都有一名副县级以上的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安徽省精准选派的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驻村帮扶,涌现出了一大批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先进典型,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最大的爱就是爱人民,最深的情就是家国情。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安徽亳州市利辛县朱集村第一书记刘双燕,连续7年担任3任扶贫队长,每走到一处就帮扶当地的贫困村直至脱贫。刘双燕在驻村期间经历了母亲和丈夫离世的家庭变故,但她依然忍着巨大悲痛奋战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线。还有宿州埇桥区路湖村的帮扶干部曾翙翔,2018年在村里排查暴雨险情时,不幸发生意外,把年仅29岁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攻坚重点区域 落实核心指标

大别山革命老区集山区、库区、行蓄洪区于一身,贫困人口一度占到安徽全省的40%。安徽省坚持把大别山革命老区作为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不能忘了老区,不能忘了老区精神,不能忘了老区人民”的“三不忘”要求,坚持专项支持,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量部分,有一半以上用于贫困革命老区,确保老区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上下积极努力下,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104.4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7.6万人,以金寨县大湾村为代表的一大批贫困村脱贫出列。

同全国一样,现在安徽省贫困人口“两不愁”已基本解决,“三保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据调查发现,安徽少数地方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还有待改善,医疗方面特别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个别地方还存在困难,住房安全个别地方还未得到彻底解决。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将把重点放在解决“三保障”上,加大财政投入,今年以来已投入资金140.5亿元。据今年年初调查摸底数据显示,全省还有100多个村没有村医,老百姓看病不是很方便,为此,安徽省启动了“百医驻村”行动,从省市县三级医院选派医生到村医空白村驻村帮扶。7月初,从省属医院选派的第一批共50名医生已经到村到岗开展工作,为农民看病,很受老百姓欢迎。

(王希文)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