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解决社会大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导致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而对于全社会来讲,加强心理健康,有助于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众幸福感、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关注心理健康 解决社会大问题

来源: 慈善公益报
2019-07-29 09: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导致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标准中包含了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心理援助热线”解决大问题

每个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和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沮丧、失落,甚至崩溃时,有没有一种便捷的方式或者专业的手段获得心理支持?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国家卫健委2008年在全国要求相关医疗机构或者其他的相关社会机构设立“心理援助热线”。拿起手机,打通“心理援助热线”就可以在电话中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辅导,同时也可保护隐私。到目前为止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心理援助热线约有53个,覆盖全国51个城市。心理援助热线目前已广泛得到社会公众的使用和认可。

2018年,全国打通“心理援助热线”的求助电话约为60多万人次。通过对所有打进电话的人群进行动态评估和追踪发现,来电者的情绪反应在热线咨询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和缓解,来电者认为打完咨询电话后自己放松了、情绪平稳了,认为这个热线咨询电话确实有帮助、有效果。

经国家卫健委分析,热线电话来电者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精神心理障碍人群以及他们的家属来电;咨询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和工作当中的人际矛盾冲突。如果适当处理以上问题将有助于预防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

为规范管理和科学实施“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我国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全国心理援助热线项目管理办公室,依托北京回龙观医院开展工作,所以现在全国的心理援助热线是有管理、有组织、有数据分析的安全性保障。希望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把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在全国更大范围、更广泛的开展起来,通过“心理援助热线”让社会公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方便的心理支持。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8岁以下的孩子是法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18岁是限定民事行为能力人。孩子心理有没有问题,很多孩子自己是知道的,周围人也能够观察到,即便如此还是希望学校、家长、幼儿园、单位,都应该有心理健康“守门人”,能够及时观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问题并进行调试和干预,以化解青少年心理问题。

7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从专业角度看,怎样发现未成年人有没有问题是有标准的,比如某个青少年情绪、行为突然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有问题。比如这个孩子原来学习成绩很好,突然变得很差了,或者这个孩子原来和父母朋友交往很正常,突然不交往、不说话了,需要警惕和进一步观察。这是外在观察的角度;从生理角度来说,他原来吃饭很好,最近突然变得不爱吃饭了,或者变得吃的很多了,可能预示着有问题。这需要家长、老师进一步了解沟通, 把常见的、简单的小问题解决掉。如果稍微复杂一点,就需要找专业的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来帮助。”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的标准中,还包括是否能适应所在的环境,如果青少年对学校环境不适应,或者他对夏令营的环境不适应,可能预示着青少年有问题,这也是一个简单科学的识别办法。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联手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早识别早发现。而对于全社会来讲,加强心理健康,有助于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众幸福感、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王钰博)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