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大使在彭博社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坚持开放、合作、协商,为世界增添“中国信心”》

很高兴再次到访彭博社。今天我想通过回答三个问题,诠释提振世界经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信心”。以国际金融领域合作为例,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下,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新领域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刘晓明大使在彭博社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坚持开放、合作、协商,为世界增添“中国信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11 15: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尊敬的彭博欧洲总部主席考特齐亚兹先生,

尊敬的英国财政部经济国务大臣格伦先生,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很高兴再次到访彭博社。当前,全球经济风险上升,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世界各国都在探寻应对之策。彭博社此时举办“探索新丝绸之路”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我认为,世界经济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两个字——“信心”。

今天我想通过回答三个问题,诠释提振世界经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信心”。

第一个问题,随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国际社会是选择“开放”,还是选择“封闭”?中国的答案很明确,即坚持扩大开放,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提供信心。

一是扩大开放的决心不变。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是基于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是基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等五大举措。中国以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好评。

二是扩大开放的步伐不乱。一个时期以来,某个西方大国固守“本国优先”,大搞“贸易霸凌”,全球产业格局和贸易形势受到严重冲击。面对这些外部压力,中国没有屈服,也不会自乱阵脚,将继续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对外开放合作的管总规划,使“一带一路”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在成功落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5大类279项成果基础上,今年4月中国再次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会各方达成了总计6大类283项合作成果,项目合作协议总额高达640多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三是扩大开放的势头不减。中国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融入世界经济是不容改变的大方向,因此扩大开放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会动摇。目前中国制造业已基本放开,现代服务业准入限制持续减少,金融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水平明显提升。下一步中国将加快市场开放,扩大外商准入。原来规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2019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原来的48条措施减至40条。2018年中国支付的外国专利许可费和技术使用费超过300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近4倍。下一步中国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争取年内完成《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继续完善对外开放法律体系,打造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中国多次自主降税,贸易加权平均税率只有5.2%,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下一步中国将继续自主降低关税总水平,扩大进口,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使中国“市场红利”让更多国家受益。

第二个问题,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发展赤字依然存在,中国如何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国家发展?中国的答案很明确,即坚持合作共赢,为实现世界经济包容平衡增长提供信心。

以国际金融领域合作为例,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下,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新领域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此背景下,中英分别作为新兴金融大国和传统金融强国,双方加强金融合作,将给双边和国际投资者带来巨大机遇。

一是投资机遇。今年4月1日,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这是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又一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也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上个月,第十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伦敦成功举行,取得了69项成果,“沪伦通”是其中亮点之一。“沪伦通”正式启动,标志着中英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资本市场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拓宽了中英双向跨境投融资渠道。中英还将继续就债券市场互联安排开展可行性研究,为两国和国际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机遇。

二是绿色机遇。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额突破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上个星期(7月2日),英国举行了第三届绿色金融峰会,格伦大臣在会上发布了英国《绿色金融战略(Green Finance Strategy)》。事实上,中英在绿色金融领域一直互为主要合作伙伴。2018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伦敦分行发行了15.8亿美元的等值绿色债券,成为伦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绿色债券。目前,双方成立了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设立了中英绿色金融中心,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中英还欢迎两国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在英国和其他市场发行离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未来中英还将创建由私营部门推动的投资平台,支持和投资英国绿色技术公司,以促其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开发应用,努力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标准制定、风险监管等领域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三是平台机遇。伦敦金融城是世界领先的全球金融中心,也是中国金融服务合作的重要伙伴。伦敦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截至今年2月,共有113只人民币债券在伦交所上市,总规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上个月我出席了中信银行伦敦分行开业仪式,这是第8家在伦敦设立分行的中资银行。可以说,这不仅是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是对金融城光明前景的“信任票”。我相信,未来伦敦金融城将继续在人民币国际化、地方金融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领域发挥重要平台作用。

第三个问题,近来中美关系广受各方关注,贸易磋商动向牵动各国神经,两国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避免“贸易战”殃及世界经济?中国的答案很明确,即坚持对话协商,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环境提供信心。

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经贸争端。不久前中美两国元首在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双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英国工商界十分关注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能否落到实处,英国媒体也不停地问我中美经贸磋商的前景。我手上虽然没有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但我认为把握好四点非常重要:

一是正确看待彼此定位。中美建交40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因此,双方要视彼此为伙伴而非对手。中国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挑战谁或取代谁。中国决不会重蹈“国强必霸”的覆辙,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是理性看待相互竞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合作与竞争是国际关系的正常现象。只要心胸足够大,视野足够宽,世界就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如果我们一味放大竞争,就会挤压合作空间。只有摒弃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才能在深化合作中形成良性竞争,携手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勇于体现大国担当。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肩负着更大责任,而不是“颐指气使”的更大权力。中国坚持捍卫自身合法利益就是一种大国担当。我们呼吁其他国家,特别是大国能以负责任的态度,相向而行,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四是携手捍卫共同利益。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符合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无人能置身事外。各国投资者也都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的受害者。我希望在座的工商界人士不做“沉默的大多数”,而做开放自由理念的践行者、多边贸易秩序的维护者、经济金融合作的促进者,以实际行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信心、更多正能量。

女士们,先生们,

独行快,众行远。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才会更好。中国愿以更大的开放分享发展机遇,以更多的协商谋求共同发展,以更好的合作推进互利共赢,为世界增添“中国信心”。希望中英两国企业家发扬伙伴精神,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坚持开放、合作、协商,共同开创世界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