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藏与尼泊尔边境的吉隆口岸,修建于不同年代的3座大桥在“界河”东林藏布河上并排而立,不论是废弃的木质吊桥,损毁的钢索桥,还是焕然一新的公路桥,因为地处热索村,全都得名“热索桥”。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风格迥异的三代热索桥,彼此相距不足50米,用一种独特的存在见证着时代变迁。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5月15日,重建中的热索桥。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5月,吉隆口岸附近的冲色村村民次旺罗布与他创办的吉隆啤酒厂。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5月15日,重建中的热索桥。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5月15日,吉隆口岸东林藏布河上残存的第二代钢索吊桥。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5月15日,重建中的热索桥。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