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看宁夏:青铜峡旅游产业再升级

2019年5月,首批96家申请认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入围城市揭晓,银川市西夏区、青铜峡市、中卫市沙坡头区三区市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创新的模式、扎实的工作榜上有名。

全域旅游看宁夏:青铜峡旅游产业再升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6-27 15: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 6月19日 电(记者 张文芳)2019年5月,首批96家申请认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入围城市揭晓,银川市西夏区、青铜峡市、中卫市沙坡头区三区市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创新的模式、扎实的工作榜上有名。近日,考察团来到位于宁夏平原中部精华地带的青铜峡市,就全域旅游发展进行调研,一幅统筹协调的全域旅游发展画卷徐徐展开,给人以启迪。

考察团与青铜峡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克宁等主要领导就全域旅游发展进行座谈 摄影/潘迪

2016年以来,青铜峡市全面贯彻全域旅游创建决策部署,按照“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模式,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确立“印象黄河·彩虹之上”旅游品牌统筹协调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并将全域旅游规划与城乡、土地、交通等规划融合衔接,重点打造“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三大旅游带,初步构建了多样化、多元化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考察团聆听黄河大峡谷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智慧旅游建设情况摄影/潘迪

“黄河岸边”线路将原先分散在黄河沿河的景点一一串联,深挖黄河文化内涵,形成集群效应。在京藏高速青铜峡出口南侧伫立着“印象黄河·彩虹之上”旅游品牌标识,让来到青铜峡的游客眼前一亮。黄河大峡谷景区具有典型粗狂雄浑的北方黄河特色,景区内青铜峡拦河大坝、宁夏水利博物馆、佛教喇嘛塔108塔、大禹文化园、中华黄河坛等景点景观目不暇接。夜晚,黄河楼灯光璀璨,巍峨壮观,为夜间游增添一抹亮色。

“稻花香里”线路则将二三产业充分融合,开拓出“旅游+农业”的新业态。此条旅游带包括叶盛地三国家农耕文化展示区、叶盛龙门特色旅游村,小坝镇先锋大青葡萄长廊,黄河生态园等农旅景点。此条线路的开发使得“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农业文化游、农事体验游、农业科普游、观光休闲游在这里独有一片天地。

考察团跟随负责人张言志参观度假型酒庄——西鸽酒庄 摄影/潘迪

“贺兰山下”路线中旅游和葡萄酒产业的融合别具一格。位于青铜峡市鸽子山葡萄核心产区的西鸽酒庄便是“旅游+产业”的典型代表。专业酿酒师出身的负责人张言志告诉记者,西鸽酒庄现有葡萄园2万亩,酒庄的葡萄园、葡萄酒酿造区、灌装生产线、橡木桶储存区、瓶储区、品鉴中心都可以供游客参观,另外酒庄还修建了葡萄酒主题民宿,提供特色餐饮,非常受游客的欢迎。

考察团在黄河大峡谷景区的宁夏水利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摄影/潘迪

此外,青铜峡市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也亮点纷呈,3年来,全市改造和兴建旅游厕所达到53座,其中A级旅游厕所有23座;黄河大峡谷景区完成智慧升级,船只监控、Wifi全覆盖,电子导览和票务系统更加方便快捷;特色餐饮街区和一批星级宾馆和精品民宿,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3年来,青铜峡市累计接待游客8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亿元。青铜峡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克宁表示,青铜峡旅游业逐步实现了由单一景点品牌到旅游目的地品牌转型,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转变,形成了“遗产品牌驱动,景区龙头带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张文芳)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