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看宁夏:中卫沙坡头大景区发展惠及小村庄

沙坡头景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西16公里处,地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与黄河在这里辉映交织,绘制出了一幅“大漠,高山,黄河,绿洲”四景汇为一处的奇特景观。

全域旅游看宁夏:中卫沙坡头大景区发展惠及小村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6-27 15: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 6月17日 电(记者 张文芳)近日,由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媒体组成的考察团走进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就三年多来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独特的大漠绿洲风光、刺激的游乐项目、完备的配套设施、景区强劲的辐射作用……记者们纷纷为沙坡头的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的成果点赞。

沙坡头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地处宁、甘、蒙三省交界地带,是宁夏最年轻的市辖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兼具“高山、黄河、沙漠、绿洲”景观的沙坡头景区 摄影/潘迪

沙坡头景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西16公里处,地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与黄河在这里辉映交织,绘制出了一幅“大漠,高山,黄河,绿洲”四景汇为一处的奇特景观。这里还是“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滑沙、骑骆驼、沙漠自驾、黄河3D玻璃桥、820米的黄河飞索、古老的羊皮筏子……游乐项目数不胜数。

大型魔幻情景体验剧《沙坡头盛典》正在上演 摄影/潘迪

沙坡头区还投资1.6亿元打造了国内首台大型魔幻情景体验剧《沙坡头盛典》,剧目以沙坡头“桂王城”、“沙坡鸣钟”、“沙掩王城”、“泪泉”等神话传说为故事原型,现已实现常态化演出。

金沙岛湖泊沙漠湿地 摄影/潘迪

同样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金沙岛旅游区,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有一万亩沙漠湖泊湿地,被称为“中国最美沙漠花园”,是实现人进沙退的杰作。不久之后,紫色薰衣草、红色的玫瑰花、黄色的非洲菊、五彩的荷花池、洁白的百合花都将在金沙岛盛开。

考察团在沙坡头景区合影留念摄影/潘迪

大景区发展稳中向好,景区周围的村子也尝到了甜头,纷纷发展起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沙坡头区的旅游产品,也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距沙坡头旅游区1公里的沙坡头村借助5A级景区的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将传统农耕产业转变为以接待游客和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旅游服务产业。

2007年,迎水桥镇政府投资120万元,村集体筹资150万元,农户筹资500万元进行土地开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建成沙坡头“塞上农民新居”71套。目前,全村约120名村民在沙坡头景区就业(其中涉及25艘快艇、37只羊皮筏子、骆驼162峰),年收入750万元,从业人员160余人,农家乐51户,年产值612万元,纯收入306万元。沙坡头村集休闲、娱乐、观光、餐饮、住宿、杂果采摘旅游服务为一体,成为引领全区休闲旅游的示范村。

除了沙坡头村是“景区带动型的”乡村旅游的样板,不远处的鸣沙村、鸣钟村等也体现了旅游带动的特色。据沙坡头区副区长高秀英介绍,鸣沙村是中卫市贫困县海源地区不适宜居住的村镇整村搬迁200户形成的新村,为了帮助村里强产业促增收,该村引入宁夏旅游产业集团新建了集手工作坊、商业街区、休闲客栈于一体的特色村寨项目,通过“资产集体所有、企业引导孵化、农户参与收益”的运作模式发展集田园观光、林下采摘、民俗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现代农业休闲游,既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又引导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村委会主任罗进宝告诉记者,运营以来,年均接待游客3万人次左右,实现营业收入497万元,18名建档立卡留守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 张文芳)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