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件套甘肃国宝“组团”亮相国博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徙遽(仆)铜盉……16日,“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其中,举世闻名的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国早期青铜制品等,都是能够直接反映甘肃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文物。

516件套甘肃国宝“组团”亮相国博

来源: 北青网
2019-05-17 08: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此次展出的文物超六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摄影/记者 魏彤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徙遽(仆)铜盉……16日,“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516件套精品文物以时间为轴,为观众呈现了以史前大地湾文化、甘肃彩陶文化、河陇青铜文化、早期秦与西戎文化、汉魏晋唐时期河西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甘肃佛教文化为主体的甘肃历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展品中的国家一级文物超过六成。

走进展厅,最先看到的是一个梳着齐刘海儿、五官端正、由细泥红陶做成的小人儿。她是曾在《国家宝藏》中出现过的“网红”、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马家窑文化前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甘肃彩陶起源早、延续时间长,大约8000年前甘肃大地上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彩陶,一直延续数千年,是中国唯一没有中断的彩陶文化。此外,一把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出土的含锡青铜刀,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在国博展出的516件套精品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占322件,二级文物近百件,是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文物展览中文物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展出的文物品类涵盖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金银器、木器、丝织物、纸制品等类。其中,举世闻名的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国早期青铜制品等,都是能够直接反映甘肃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文物。

展览中展出的汉代《仪礼》简、《建武三年侯粟君责寇恩事》简、“白玛作”毛笔、彩绘木轺车,魏晋二牛耕地图壁画砖等,呈现了中原文化对河西地区的影响。《康居王使者册》简、希腊文铅饼、波斯陴鲁斯王银币等,则展示了甘肃地区的丝绸之路交往史。其中,西汉《仪礼》木简是目前所见儒家经典《仪礼》最早、最完整的写本,被誉为“天下第一简”。

据国博方面介绍,这些文物的时间跨度从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一直到宋元时期多元民族文化,地理跨度则从甘肃东部、中部,一直到河西走廊最西端,涵盖了黄土高原、雪山、戈壁、绿洲等多样化地理特征。展览分文明序曲、彩陶之冠、青铜之路、嬴秦摇篮、千里走廊、丝路交响、共同家园和佛陀之路8个部分,为观众讲述了这处东西方交流“枢纽”上发生的8000年往事。

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南3展厅,将持续至7月21日。

(记者 赵婷婷)

(赵婷婷)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