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95岁战斗英雄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果不是去年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偶然的发现,没有人知道,这位慈祥的老者,居然有着如此的赫赫战功。

听95岁战斗英雄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4-08 12: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8日电(记者 周荔华 刘坤)四月的湖北大地开始回暖,中国日报记者来到恩施来凤县,拜望一位95岁的特殊老人张富清。

如果不是去年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偶然的发现,没有人知道,身边这位慈祥的老者,居然有着如此的赫赫战功。

年轻时的张富清,也是他仅有的一张穿军装的照片。

一个英雄的峥嵘岁月

张富清老人和老伴孙玉兰,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一间简陋两居室里,过着再普通不过的退休生活。而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向我们揭开了老人传奇的一生。

张富清生于1924年的陕西汉中洋县,1948年3月参加西北野战军,在二纵队359旅718团二营六连当战士。每次战斗,张富清总是争着领最艰巨的任务,打起仗来冲锋在先,撤退在后,挂彩不下火线。随后同年9月,张富清被推荐为预备共产党员。

张富清说:“我到部队后,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好多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但印象最深的是永丰战役。”

当年的报功书。

永丰战役时,张富清所在的六连担任突击连。夜间他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匍匐前进率先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城墙,和敌人展开激战。

“我端着冲锋枪,对着敌人一阵猛扫,一下子把近距离的7、8个敌人全部消灭了。”他说,等他回过神来,才感觉头顶有血往下流,用手一摸,一块头皮翻了起来。他这才意识到,一颗子弹刚刚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一条浅沟。说到这里,老人脱下帽子,给我们看了当年留下的疤痕。

击退外围敌人后,张富清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将碉堡炸毁。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战斗结束,他死里逃生,突击组的另外两名战友却再也没回来。回想起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战友,张富清声音哽咽。

一个老兵的人生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张富清在江西南昌买了一个皮箱,用油布将曾经的勋章、报功书与荣誉一起封存,从此不再提起。

尘封张富清勋章、报功书与荣誉的老箱子。

他的小儿子,今年57岁的张健全去年也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私人收藏的历史资料,他感到十分惊奇,说:“我从小只知道父亲当过兵,却从来不知道他立过什么战功。”

1953年,中国转入建设时期,张富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速成中学学习了两年后,他主动和组织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支援经济建设。

多次立功、身体有伤的张富清,原本可以选择回到老家陕西,但得知单位鼓励大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山区去支援建设,他就选择去了偏僻的鄂西山区,并且在来凤县一干就是一辈子。老人说:“军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党指到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穿着军装的张富清向大家敬军礼。

在来凤县的卯洞公社工作期间,张富清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驻片,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与张富清相识40年的向致春是来凤县教育局退休干部,他告诉我们:“张富清那时候过得很艰苦,一个月的工资养一家6口,他大女儿精神不好,几个孩子又正在上学长身体,可是他从来没有向组织上哭过穷,提过要求。”

不仅如此,上世纪60年代,三胡区面临改革精简。当时,张富清是那里的区长,而他的爱人孙玉兰是合作社职工。他第一个站了出来,让自己家属回家待业。“组织要完成任务,我自己要首先过硬,动员别人才好做工作。”张富清说。

张富清老人先后在当地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银行等单位工作,无论他身在哪个岗位,都保持着军人的形象。

一个党员的自我要求

张富清在自己家里接受记者采访。

在建行来凤县支行,92岁的陆敬淑也曾是这里的副行长,也是一名曾经立过军功的退伍军人,他与张富清搭班子一起工作,他说:“一起工作了这么久,我都不知道他竟然是这样的英雄,比我的军功大的多呀。”

31岁的现任行长李甘霖仍对张富清钦佩有加。去年11月,李甘霖得知老人要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他嘱咐张老:“您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保证效果。”然而,老人做完手术回来报销,李甘霖发现他只选了3000多元那种最便宜的晶体。后来他得知,考虑到晶体质量和身体适应情况,医生原本给张富清推荐了7000多元至2万元的晶体。

说起这事,老人很坦然。我90多岁了,如今不能再为党、为国家作什么贡献,就更不能向党和国家提“过分”的要求,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一个老人的传家之风

“现在,我每天都要坚持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示。”退休多年,张老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每天坚持看报、读书,做笔记。先后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即便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太方便,他除了坚持学习,张老还坚持参与建行组织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参与讨论,建言献策。

张富清在家里读书学习。

张富清的两个习惯让李甘霖记忆深刻:每次学习张老都会积极参加,风雨无阻;而在交党费上,每次张老都亲自将党费交给支部,即便因身体原因耽搁了,也会让家人如数交上。

张老的妻子孙玉兰告诉记者,张老日常生活非常俭朴。生活方面,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合适”,饮食方面也从不挑剔更不讲排场,“吃饱就可以了”。在老人家中,有一个搪瓷杯用了67年。67年里,老人先后拿它当茶杯,茶杯有洞,老人用锡修补后再用,修了一次又一次,后来杯把又坏掉了。杯子补后不能受热就用作漱口杯,杯把掉后不方便拿来漱口,就用来放牙具。

张富清老人用了67年的杯子。

除了艰苦朴素,张富清一直以来都教育自己的子女:“我这辈子是不能也不会给你们安排什么,你们想要什么就要靠自己努力读书,自己去考。”深受老人影响的子女、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而老人一生最骄傲的事情是他一家四代人,如今已有6名党员。

曾经的岁月已远去,过去的老战友、老同事也大多离开了人世,老人动情地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许多人名字都没有留下,和他们的为国捐躯比起来,我不算什么。我看见了建国70年来国家发生的日新月异巨变。那是战友们以血肉之躯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1948年6月,张富清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座、打死敌人两名、缴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荣立师一等功;

1948年7月,张富清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东马村带突击组六人,扫清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座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立团一等功;

1948年9月,张富清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迅速消灭敌人,立师二等功;

1948年10月,张富清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座,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