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启动“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 打造澜湄青年交流品牌项目

为落实澜湄合作精神和合作共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决定开展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广泛招募青年志愿者,在湄公河区域国家内开展志愿服务。

北京大学启动“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 打造澜湄青年交流品牌项目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24 19: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24日,“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中国日报网3月24日电 今天,澜湄周系列行动之“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祝诣博、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王一涵 、外交部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副国家协调员季凌鹏、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任钟勇以及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研究院、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青之桥公益基金会、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创新洞见有限公司和优恩乐创文化公司等机构和企业出席此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主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祝诣博回顾了三年来澜湄合作发展的历程,他指出,去年年底召开的澜湄合作外长会议,外长们决定要在青年志愿者、青年交流等领域实施一批新项目。为落实澜湄合作精神和这一具体的合作共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决定开展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广泛招募青年志愿者,在湄公河区域国家内开展志愿服务。

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王一涵对北京大学在志愿服务和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开展的活动进行了介绍,如研究生支教团等,指出了开展高校志愿活动的重要性,并预祝此次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外交部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副国家协调员季凌鹏则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此次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的重大外交意义。他指出澜湄合作机制不同于该地区其他已有的合作机制,我们更加重视人文交流合作。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在于,通过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到湄公河国家的田间地头,将项目做深做实,发挥项目实效,真正促进民心相通。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卢光盛教授和广西大学国际学院梁淑红副院长以自身观察提出应发挥更多的民间力量在澜湄地区传播中国的文化和善意。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叶山•叶尔布拉提代表志愿者以题为 “志愿、澜湄和我”的故事,从自己的童年经历,讲述了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感悟。

在第二环节的启动仪式中,相关合作单位通过代表“山”和“水”、寓意澜湄国家山水相连的新手势宣布正式成立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合作网络。之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刘晓伟博士对“多元发展,中国志愿活动大有可为——湄公河地区志愿者项目报告”做了简要介绍,报告提出,澜湄地区志愿者服务存在三个“多元性”,主体多元,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类型多元,有效对接东道国需求;模式多样,不断提升国家间合作水平。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澜湄地区“民心相通”的内涵正在并已经逐渐被具体的志愿项目丰富起来。启动仪式最后,包括Facebook、Twitter、微信公众号等各大社交媒体账号正式上线,今后将成为宣传澜湄青年志愿活动的重要平台。

3月24日,“澜湄高校百名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在研讨会环节中,相关专家围绕“澜湄民心相通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和“澜湄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挑战与路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专题一“澜湄民心相通建设的现状与挑战”由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范伊伊主持,在讨论中,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任钟勇、生态环境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的唐华清以及创新洞见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博伦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与澜湄国家的民心相通建设。钟勇从水资源合作在澜湄合作中的特殊性入手提出让青年人携手共同推进澜湄合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唐华清提出,澜湄地区环境保护存在不够落地化的问题,而目前“绿色澜湄计划”,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引入社会资源,将进一步落实澜湄环境保护合作。李博伦从自己的工作和实践经历出发,提出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可以构建更多双向机制。

专题二“澜湄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挑战与路径”由北京青之桥公益基金会的陈光主持,在讨论中,中国扶贫基金会主任伍鹏、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的林俊杰和优恩乐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语分别从项目层面对如何加强志愿者项目建设提供了诸多思路。伍鹏从微观层面介绍了在项目管理层面的志愿者项目在各阶段应该克服的各种问题,包括行前培训、心理和突发事件等各种问题。林俊杰认为国内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缺乏志愿服务的保障和相关法律法规,将来可以通过一个一个项目来推动相关机制的建设。成语女士则通过自身工作经历,提出通过问题导向、志愿导向和市场导向的思路进一步推动志愿者项目建设。

最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对本次启动仪式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作为澜湄合作的重要参与者,青年是促进未来澜湄可持续合作的关键力量。青年志愿者的参与和行动不仅有利于推动青年交流,打造澜湄青年交流品牌项目,更是推动落实澜湄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坚力量。通过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打造澜湄六国高校志愿者联盟,能够有效提升澜湄次区域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