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建立赛事 补齐师资 政协委员为学校体育打call

针对学校体育课被挪占、专职体育老师不足、场地不够、社会开放安全隐患等问题,委员们纷纷表示应该进行跨部门合作,结合专业体育领域资源和社会力量克服困难,让体育回归教育势在必行。

呼吁建立赛事 补齐师资 政协委员为学校体育打call

来源: 中国日报
2019-03-07 2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7日电(记者 孙晓晨)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不佳的现象不断引发社会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体育组的委员们就对学校体育的地位和发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针对学校体育课被挪占、专职体育老师不足、场地不够、社会开放安全隐患等问题,委员们纷纷表示应该进行跨部门合作,结合专业体育领域资源和社会力量克服困难,让体育回归教育势在必行。

在今天下午的界别联组会议上,姚明委员面对来自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领导指出了建立校园体育赛事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体育强国,体育文化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而校园体育赛事对于形成和传播这种文化起很大作用,”姚明表示。

“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需要一个金字塔系统,没有塔基的话,发展后劲是不足的。中学阶段的校园体育赛事很重要,有利于孩子们继续留在体育活动里。一方面可以帮助一些孩子成为学生运动员;另一方面,通过体育竞赛的挫折教育,也能起到独特的育人功能。”

谈到进一步发展校园体育赛事和文化,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校长的池健委员指出,体育在肩负为国争光的功能之外,育人的功能更应该被重视。

“目前学校体育课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还应该加强。体育教育应是贯穿人成长的终身过程。起码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体育回归教育,让教育接纳体育,实现体育和教育一体化,”他表示。

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呼吁下,教育部也不断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支持、调整相关政策等方式,大力发展校园体育。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继2011年把“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发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时代强音。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在政策和制度设计上实现“三个纳入”:一是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经正式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二是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全面纳入到体育中考。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在联组会上与委员们交流时也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研究在足球之后更多运动项目进校园的一个规划,相关文件将会在今年下发。

持续多年的努力也收到了一些效果,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从2014年起,学生体质连续下滑25年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大学生不如中学生。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针对如何进一步改善校园体育工作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们应该用抓环保问题的这种力度,来抓配齐学校体育教师和上满体育课的问题,”他表示。

“我们的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把两个部门目前各自负责校园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相关业务的部门重新组织一下,目前现在分头用力,还是有所偏差,需要机制上更加融合。另外,我们的学校体育教材和设施非常落后,也需要更新和发展。”

此外,委员们还就校园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以及校园体育赛事开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的意外运动伤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一直认为,可以通过购买相关保险的机制进行有效保障。

(孙晓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