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原创成果获国际认可

2018年11月,国际神经科学专业期刊《Experimental Neurology》发表了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团队“脊髓损伤修复”的验证试验结果,证明了我国李晓光教授团队在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成年内源性神经发生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研究结果真实可靠,并且具有高度可重复性,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成年“神经元再生”修复中枢神经损伤的新模式。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原创成果获国际认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1-28 00: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18年11月,国际神经科学专业期刊《Experimental Neurology》发表了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团队“脊髓损伤修复”的验证试验结果,证明了我国李晓光教授团队在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成年内源性神经发生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研究结果真实可靠,并且具有高度可重复性,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成年“神经元再生”修复中枢神经损伤的新模式。该验证试验是在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Thomas C.Südhof教授提议及推动下进行的。

此次验证试验结果的发表引起了神经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国际神经领域权威科学家、德国最高科研奖获得者、德国科学院院士Frank Bradke教授在《Experimental Neurology》发表的“Reproducibility The key towards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treatments?”一文中对验证结果进行了评论:“此次中美合作的成功意义非凡,不仅克服了脊髓损伤修复合作中的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障碍,也为其他脊髓损伤研究合作起到了典范作用,更为NT-3壳聚糖生物活性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一旦该生物活性材料成功应用于临床,必将是中枢神经损伤修复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和革新”。不仅如此,Frank Bradke教授也高度肯定了李晓光教授团队将NT-3壳聚糖活性材料应用于非人灵长类恒河猴的研究成果(该成果“NT3-chitosanenables de novo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monkeys after spinalcord injury”于2018年5月发表于PNAS)。同时,Frank Bradke教授评估了李晓光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他认为,此种治疗手段虽有手术风险,但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肿瘤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2015年,李晓光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同刊发表了两篇文章,阐述了一种全新的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方法,即利用自主研发的生物活性材料为成年脊髓处于静息状态的内源神经干细胞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引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生神经元”,并成功修复了成年哺乳类动物大鼠脊髓损伤。该研究首次发现了新生神经元构成的局域网络可作为重新连接上下行感觉与运动信息“中继站”的脊髓再生新模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责任编辑:张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