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让母亲河变绿变美 ——湖北人大代表为长江生态修复支招

如何让母亲河变绿变美?湖北省人大代表、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陶良虎联合多位湖北省人大代表,在湖北省两会上提出了加快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的建议,引发代表委员热议。1月17日,陶良虎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的专访。

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让母亲河变绿变美 ——湖北人大代表为长江生态修复支招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18 18: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武汉1月18日电(记者周荔华 刘坤)如何让母亲河变绿变美?湖北省人大代表、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陶良虎联合多位湖北省人大代表,在湖北省两会上提出了加快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的建议,引发代表委员热议。1月17日,陶良虎接受了中国日报记者的专访。

“长江绿色生态廊道,特指长江两岸一定范围内由山水林田草、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城镇乡村、工业园区、农业产区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线状或带状区域。”陶良虎告诉记者,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布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建议有关部门把加快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尽快将湖北长江段打造成长江流域乃至全中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生态廊道示范带。

长江污染有三大源头

陶良虎认为,长江生态修复,首先看治污。但多年工业化进程下来,治污非一日之功,不容忽视。

“目前,长江流域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污染(沿江化工及其他工业企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及城镇生活污水)和流动源污染(船舶运输污染)。”陶良虎认为,治污首先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要多措并举。

比如,将工业生产集中到分类工业园区,加强排放标准制定和监管,实现长江及其支流沿线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农业生产方面,坚持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用可降解的无纺布替代农业塑料地膜;同时做好城镇及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回收,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污染在水里,根子是在岸上。污染暴露出我们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所以要坚持源头治理,从严要求,保护一江清水。”陶良虎说,“此外,末端治理也要持续用力,确保断面水质达标。”

沿岸生态修复:“该留白的要留白”

陶良虎建议,在治污的基础上推进沿岸绿化美化。

“森林、草场、湿地对长江水体有净化作用。如果没有森林、草场、湿地等生态共同体的支撑,长江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就会被削弱,沿岸的水土流失也会破坏水质。”陶良虎强调,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岸线裸露的位置该复绿的要复绿;沿江两岸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无限制扩展,“该留白的要留白”。

陶良虎认为,长江沿岸的生态修复工程可以和旅游事业结合起来。

目前,湖北境内的沿江旅游开放还很不充分,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等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他建议,在全域旅游框架下,要围绕长江及其支流打造湖北省旅游主轴和核心景区,发挥每一区域优势,打造特色旅游、绿色旅游,将文化资源同生态资源相结合。

“我想,生态修复和旅游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长江沿线‘处处是景点,出门就是画’,不负这条世界性大河的形象与使命。”陶良虎说。

(编辑:严玉洁 黄河流)

(周荔华 刘坤)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