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当“大风”吹过阿拉山口

当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大风吹过阿拉山口,驻守国门的边防检查站战士蒋文泽可能是第一个知道的人。1997年出生的他生于气候湿润的天府四川,在新疆西北边陲阿拉山口口岸这“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到不了的边境线”,他驻守了三年。

新疆伊犁民俗旅游开辟增收新途径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于2008年试营业,2014年底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完成4.2平方公里,有居民2万多户、12万多人,主要居住着13个少数民族。

铁床摆在大门外?喀赞其讲解员告诉你原汁原味的当地生活!

“铁床摆在大门外”“女主人爱屯杯具和果盘”“生活在宫殿里的老百姓”……近日,记者走进新疆伊犁州伊宁市一个独具民族风情的街区——喀赞其,听当地人讲述了他们原汁原味的生活。

“看一眼就想留下来”!法国运动达人来新疆极限挑战

当让·玛利看到新疆阔克苏大峡谷完美的野外攀岩场地时,他开心得像个孩子。让·玛利在喀拉峻草原内阔克苏大峡谷。”  喀拉峻草原内阔克苏大峡谷有一块高低落差200多米、壁面完整的石灰岩壁。

伊犁喀赞其“生活在宫殿里的老百姓”

当地民居院落宽敞,装修精美,居民们称自己为“生活在宫殿里的老百姓”。多元民族文化交融让这里极富特色,已由过去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中心发展成为民俗旅游观光区。

创新文旅融合业态 国际大巴扎夜市火爆

新疆特色小吃荟萃,文创产品、非遗产品、手工艺品汇聚,手鼓、热瓦普、艾捷克齐鸣,欢快的舞蹈跳起来………近日,首府乌鲁木齐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新疆国际大巴扎。

坚守口岸,青年民兵的赤诚心声!

九十团驻阿拉山口铁路护路民兵分队训练场。“我叫轩银龙,今年21岁,2015年加入九十团铁路护路民兵分队,不知不觉间,自己已成为了这里的一名‘老兵’。(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18岁那年,轩银龙告别了父母,来到阿拉山口铁路护路民兵分队,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乘“一带一路”东风 阿拉山口变身“黄金口岸”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曾经是新疆阿拉山口留给世界的印象。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从阿拉山口口岸通往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越来越频繁,山口的夜晚更繁忙,火车鸣笛声不绝于耳。

120亩“稻香”收眼底,航拍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巨幅3D稻田画

8月,距离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5公里的纳达齐牛录乡的3D稻田画正值最佳观赏期,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

克拉玛依“双城”记:从《克拉玛依之歌》到“世界石油城”

8月15日,“新时代 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实地感受昔日戈壁滩的华丽转身。图为克拉玛依高新技术开发区展示沙盘 摄影:吴建颖图为克拉玛依三大产业和两大平台展示介绍 摄影:吴建颖 

阿拉山口:从交通末端变开放前沿

8月16日上午11时许,在阿拉山口铁路口岸站,一辆中欧班列一路西行、疾驰而去,即将开往欧洲。2018年1-7月,阿拉山口海关共监管进出境中欧班列1328列,同比增长32.40%;货运量57.76万吨,同比增长55.86%,共计106236个标箱。

新疆阿拉山口:“一带一路”开门迎客来 坚守国门初心永不改

位于我国新疆西部的边境小城——阿拉山口,曾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少有人来。图为即将驶入阿拉山口口岸的中欧班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秦爽/摄  “一带一路”提出以来,有越来越多的班列开行。

幸福来敲门!破译克拉玛依老年社区的“夕阳密码”

“艺术源于生活,创作需要灵感,这里的美景是画家们创作的基础,朴实的生活场景是灵感的来源。”  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吸引画家前来创作写生。

在中国最长高速公路邂逅新疆第一高桥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沿着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连霍高速一路向西前往伊犁,途经著名的果子沟大桥。一条弯曲如巨龙般的桥梁横跨雄伟碧绿的果子沟上,格外宏伟壮观。

幸福来敲门!破译克拉玛依老年社区的“夕阳密码”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知道我的脆弱……”伴随着熟悉的音乐响起,上百名老人整齐地做起了手语操。眼前这一幕,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黑油山老年社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