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保红大使:中非文明交流一直走在人类文明互鉴的前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10 08:46:20

孙保红大使:中非文明交流一直走在人类文明互鉴的前列
孙保红大使(右)与主持人撒贝宁在讲台上畅谈中非文明交流。中国日报 柳洪杰
中国日报内罗毕8月9日电(记者 柳洪杰)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孙保红8月9日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郊的乔莫·肯雅塔农业科技大学,录制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时指出,从过去到现在,中非文明交流一直走在人类文明互鉴的前列,中非文明的强烈共振持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提供着思想的火花。

孙大使当天开讲的主题是“文化-文明互鉴”,她结合自己20多年对非外交工作实践,向主持人撒贝宁及现场观众分享了她对非洲的认识、所思所想所悟,以及亲身经历的中非交往趣事。

她说,中国与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其实早在几百年前中非文明交流的历史就已经开启了序幕。到了14世纪,中国人已经绘制出了包含东南亚、南亚广阔海域及整个非洲大陆和部分欧洲在内的大半个世界地图,即《大明混一图》,其中对于非洲的海岸线作出了准确的标识。这比15世纪欧洲人首次绘制出类似地图早了100多年。

孙保红大使:中非文明交流一直走在人类文明互鉴的前列

孙保红大使还回答了现场及网络观众对中非文明交流的提问。中国日报 柳洪杰 摄.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明朝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造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有一次,郑和的船队带回一头长颈鹿,由于它的外形与古籍中描述的祥瑞之兽麒麟太过吻合,而且当地索马里语称之为“基林”(Giri),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最有说服力的,是长颈鹿头上的肉角,在历代道德家的眼中,肉角也是麒麟的一种美德,所谓“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当时的人们认定这便是传说中的“神兽”,举国震动,臣民围观者如堵,各自欢喜赞叹不止。

当然,最兴奋的还是当时的皇帝朱棣。因为在秘传的典籍中,只有圣王治世,麒麟才会出现,这头来自海外的“祥瑞”正可为其统治披上神圣的光环。于是,他命人画下《瑞应麒麟图》。这是影响深远的一幅画像,未能亲见麒麟的人,只能寄希望于见一下这幅图,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后世出现多种摹本,并一直流传至今。

孙保红大使:中非文明交流一直走在人类文明互鉴的前列

主持人撒贝宁肩披孙保红大使赠送的非洲文化符号之一加纳肯特布。中国日报 柳洪杰

孙大使指出,在中非源远流长的文明交流史中,这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有着几万里阻隔的疏方异域,居然也能找到中国神话中的对应。偶然的一次时空交接,却意外撞进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神兽谱系,这恐怕是最早的全球化了。如今,中国更加强调开放包容,为人类文明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起点,为不同文明和平共处找到了全新路径。

孙保红大使:中非文明交流一直走在人类文明互鉴的前列

主持人撒贝宁与台下观众演练中华文化代表者之一太极推手。中国日报 柳洪杰 摄

孙大使强调,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那样,“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本色,也是世界文化的原生态。交流、互鉴、共存是人类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孙大使表示,相信中非24亿人民共同携手,将推动共建一个不同文明充分交流、不同种族和谐共存的世界,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动力,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