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报道飞贷:改变世界的移动信贷突破性技术

2018-05-24 17:32:47

/壹观察

引言:

《时代周刊》观点:中国飞贷破解世界级难题,通过突破性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帮助中国金融机构为以中小企业主为主要目标客群的500万用户发放47.5亿美元(300亿人民币)的贷款

飞贷也是唯一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金融案例研究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全球仅15个金融领域案例,飞贷入选2例)。沃顿教授拉斐尔•阿米特(Raphael Amit)称其为“全球金融科技的最佳实践”,正在改变全球移动信贷的格局。

 

 

《时代周刊》报道飞贷:改变世界的移动信贷突破性技术 

《时代周刊》创立于1923年,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有显著影响力的著名报刊。首个单人不着陆跨大西洋的飞行员查尔斯·林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创始人沃尔特·克莱斯勒,以及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几乎所有美国总统都登上过《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登上美国《时代周刊》,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与关注。此次《时代周刊》的记者专程采访了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拉斐尔•阿米特(Raphael Amit)教授Amit教授接受采访时评价“飞贷彻底影响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小微金融行业”。据了解,沃顿成立137年,只有82个案例入选,每年不到1个。15个金融领域案例飞贷就占两个。至少3000名学生学过飞贷案例

让世界4/5的人享受银行服务,破解全球普惠金融世界级难题

《时代周刊》报道飞贷:改变世界的移动信贷突破性技术 

              《华尔街日报》也曾大篇幅报道飞贷技术创新

放眼全球,“普惠金融”是各国人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发展权利”,但现实却是仅20%的人能够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世界上仍有4/5的人口无法享受银行的服务,这也意味着全球各国银行仍然不知道如何为这50亿人提供贷款而获利,这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级难题”。

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下,成熟的移动信贷技术使得全球性“普惠金融”成为可能,不过其前提是必须要具备足够丰富的用户大数据,足够强的金融科技技术创新能力,同时需要付出很大的试错成本和经历数年的技术迭代,这就需要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来容错。

就全球而言,只有像中国、印度和东南亚整体市场,有足够的人群基数,以及对“普惠金融”的强烈需求,才有可能孕育出成熟的移动信贷技术。不过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以及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力都与中国现阶段有较大差距。

中国拥有多家世界上最大银行,但银行的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跟上时代的需求。为解决迫切又未得到满足的金融需求,中国出现了一次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在线信贷浪潮。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导向下,飞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唐侠敏锐意识到了“中国移动信贷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无限的潜力”。2015年以来,飞贷帮助了中国金融机构为超过500万的客户发放超过300亿人民币的贷款。在取得这一现象级的业绩后,飞贷于2017年完成了重大的战略转型,决定输出自己多年来积累下来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让更多金融机构具备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移动信贷的能力。

业界一般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 5%左右的水平,就可以视为优秀小微信贷机构。数据显示,飞贷输出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助力银行将指标降低至3%,飞贷由此也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标杆型企业。《时代周刊》认为,飞贷领先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可以为银行匹配具备良好信誉的小型借款人。这是超出大银行技术能力的工作,让银行可以接触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客户,扩大他们的信贷组合。

在《时代周刊》报道中,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拉斐尔 • 阿米特(Raphael Amit)教授认为:“飞贷的创新全球金融行业最佳实践。飞贷对小微金融借款人的独特价值主张、技术创新,以及领先的风险管理实践正在重塑全球移动信贷的格局。”Amit补充说,飞贷的软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应用于其他国家同样可以非常成功。

飞贷目前也确实已经在接洽有资质服务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机构,目标将其全球领先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在更多海外市场落地与拓展,加速全球“普惠金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普及。Foundation Capital公司在其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中曾预测,新的借贷平台的贷款规模在近十年内将达到至少10000亿美元,对于全球那些享受不到银行服务的人群而言,借贷带来的“变革”潜力最大。

有技术引导力,有社会责任感,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并且变革和发展空间巨大,就是飞贷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以及两次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科技案例的原因。而在此之前的2016年10月,另一世界著名报刊《华尔街日报》也对飞贷进行了报道,将其称之为“引领全球信贷革命”。

中国飞贷技术全球突破,成为世界多数金融科技企业的范本

飞贷成为金融科技引领企业,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唐侠的经历密不可分。

唐侠曾先后在中国建设银行和证券交易公司工作过,对中国传统金融市场和消费者迫切的“普惠金融”需求有深刻的洞察与了解。2010年唐侠在深圳创办飞贷,作为一家传统的小微金融服务公司,迅速扩展到40家分支机构,拥有2400名员工,但风险水平也在不断增长。2011年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和移动互联网市场全面爆发,唐侠敏锐看到,传统小微金融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且不可持续,同时中国传统银行模式与用户“普惠金融”需求存在巨大的鸿沟,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必须解决的“瓶颈”之一。

唐侠下决心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首先解决“普惠金融”在传统银行与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和快速小额信贷问题。唐侠决定“背水一战”,他果断关闭了大部分分支机构,只保留100名核心技术和开发人员,并开始不分昼夜的投入研发和创建全新的解决方案。唐侠的团队陆续推出了三个平台:慧眼智能大数据平台、天网量化风控平台和神算移动科技平台,并随后延伸出六大服务:移动信贷产品服务、风控运营服务、核算与清算服务、品牌与营销服务、客户运营服务、经营决策分析服务。

唐侠认为,中国的信用体系并不像发达国家那么健全,而且信用信息分散割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飞贷与中国市场上近百家的有资质的数据供应商沟通,不断地进行测试、验证,对于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数据进行大量遴选和清理,将各种数据转化为可用的有效信息,最终建立“慧眼智能大数据平台”,容纳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多维度用户大数据,这也是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在之后领先欧美企业的基础能力。

最大的挑战在于风险管理。掌握海量优势大数据后,唐侠的团队开发出了“天网量化风控平台”,可以根据每位客户的数据记录和其他因素为其设置个性化利率和借款额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该系统平台能够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性能升级,以应对全球金融企业不断面临的新问题。唐侠表示,“这不仅节省了人力及管理等成本,更为关键的是这套体系对风险的把控更加科学和精准。”迄今为止,天网量化风控平台经多家合作银行实际验证, 无一例被确认身份欺诈。

然而,金融科技企业面对大量普通用户的痛点问题,不仅仅是风险管理,更需要针对繁复的传统金融信贷流程大幅提高服务效率,神算移动科技平台应运而生。飞贷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开源分布式架构,相比中国传统银行普遍使用的传统IT基础架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数毫秒内完成大量的数据整合运算,给出决策结果,实现了全线上的自动化审批,极大提升了效率,不仅节省了人力及管理等成本,提升用户端体验,更为关键的是这套体系对风险的把控更加科学和精准。目前神算移动科技平台可实现空间和服务的无限扩展,自研中间件平台可在1分钟内同时处理6000万次数据库请求。飞贷的神算科技平台已达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流水平,并被认定为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时代周刊》报道中,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拉斐尔 • 阿米特(Raphael Amit)教授评价唐侠和飞贷团队“是卓越和富有远见的,并且具有金融科技公司中罕见的创新能力”。飞贷所创立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平台和服务输出能力,也成为如今全球大多数金融科技企业所延用的模板和参考案例。

8年实践,飞贷从抢跑、摸索、创新引领全球

实际上,在中国市场,很多企业甚至不乏巨头企业都认识到了金融科技对传统信贷改革的巨大市场风口,而正是这种全球最激烈竞争创新环境,让飞贷不断加速引领型创新,从优秀走向卓越。

唐侠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对此表示,在中国,飞贷的竞争对手都非常优秀,相比其他企业,飞贷主要具备四大竞争优势:

1、整体输出:不同于单一或若干模块输出,飞贷输出的是移动信贷整体技术,涵盖了产品、科技、风控、大数据、品牌营销、运营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对合作金融机构的项目实施效果有保证,并能快速执行运转。

2、大规模实践验证,风险可控:飞贷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经过接近3年时间、人民币数百亿资金规模的实践验证。风控技术和运营体系更是超过8年实践验证。接受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输出的金融机构无需承担前期试错成本、投入成本、时间成本且风险可控。 

3、通用型技术,不依赖特定资源,可实现快速规模化:飞贷的体系具备开放性和普适性,不需要依赖特定资源,比如特定的数据资源或客户资源。

4、支持合作金融机构的能力建设:飞贷在输出移动信贷整体技术给合作金融机构的同时,也会协助培养、提升合作金融机构相关模块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与能力,而非仅做技术单向输出。

唐侠强调称,飞贷保持行业引领创新优势的重要原因在于专注。飞贷用了八年时间,完成了抢跑、摸索、创新、引领和持续投入,这也是飞贷吸引美国《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等全球顶级媒体,以及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中国金融科技案例的根本原因。

唐侠对此表示,“从长远来看,飞贷将自身定位为一家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技术公司”,这意味着飞贷接下来将加速全球化进程,加强与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覆盖全球另外4/5人口的普惠金融服务。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科技企业的边界就是中国大陆的地理边界,这个由13亿用户组成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足以支撑起巨型科技公司所需要的人口红利。智能手机、高速移动网络、移动支付体系普及,更是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但过于依靠国内市场,再加上各种特色的本土化,造成了一堵无形但界线分明的“墙”,国际科技巨头很难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中国科技企业也很难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而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飞贷成为一个特例,这既是中国庞大人群对“普惠金融”的强烈需求,以及传统银行需要推动变革的大背景趋势,也是“普惠金融”数据和技术创新的普适性特点,更是飞贷八年来不断投入的专注。

对于飞贷加速全球化,《时代周刊》对此评论称:“放眼全球,经济和市场的波动性和破坏性不断加剧,走出去可能是一个冒险的选择。但是,如果说飞贷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飞贷已经知道如何有效管理风险并因而获得成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