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活动走进浦江 采访团聚焦浦阳江水环境治理

作者:杨应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5-17 11:45:36

“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活动走进浦江 采访团聚焦浦阳江水环境治理

中国日报网5月17日浙江浦江电 (杨应森) 16日--17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探访团一行30多人走进浦江,就浦阳江水环境治理进行集中探访。

探访团先后实地走访了通济湖、浦阳江生态廊道同乐段、翠湖湿地等,就环湖绿道、通济湖水之变、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生态廊道、垃圾分类以及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等进行了采访。

浦江是一个浙中小县,县域面积920平方公里。近年来,浦江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打好“拆、治、归”系列组合拳,各项工作取得全面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由治水到转型提升,城乡面貌由干净到整洁美丽,基层环境由乱到治转变,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浙江省首批无违建县和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也是浙江省首个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

位于浦阳江上游的通济湖,距浦江县城中心4公里。“五水共治”后,浦江坚持“控制外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两手抓深入实施污染治理。共关停库区水晶、锡箔、废旧塑料加工等企业450余家,拆除所有畜禽养殖场,启动“以鱼养水”清源工程,增殖放流大规格滤食性鲢鳙鱼种,实行科学调水,开展禁泳、禁钓、非法捕鱼劝导工作。同时,实施通济桥水库生态清淤工程,有效去除水库内源污染,改善水库水质。

当通济湖水清了、景美了,浦江以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为目标,以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星级村创建、“花漫前吴”和小城镇综合整治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剿灭劣Ⅴ类水”、危旧房整治、分类处置、垃圾分类等工作,加强管理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水墨前吴”山水精品线品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乡村风光更加秀美。前吴村被入选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同时获评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

据介绍,浦阳江生态廊道东起浦江黄宅高速公路路口,西至通济桥水库泄洪口,全长17公里,面积约196万平方米,总投资3.1亿元,将沿线黄宅、浦阳、浦南三镇(街道)连成一线,是浦江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景观绿化工程。同乐栈道位于生态廊道最西端,总投资2200万元。为不破坏水杉林与现有地被,保持最佳原生态,在通济桥80线渠道上架设栈道。栈道一侧连着山,一侧紧邻浦阳江,山水相依,既有栽种于1985年的粗大高耸水杉林,也有现在种植的樱花1200余株,栈道上还建有独具特色的休息长椅、景观挑台、林间小道,两侧大树参天绿成荫,是避暑纳凉与赏景的天然氧吧。

翠湖生态湿地位于浦阳江城区段西部最上游,也是浦阳江浦江段最宽的江面。2013年以前,周边区域开办了大量的废塑、水晶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各类污水直排湖中,各种垃圾、废弃物遍布湖畔,这使翠湖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臭水湖、垃圾塘。为改善浦阳江水质,提升翠湖景观,浦江县实施了翠湖水资源保护复合生态湿地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关停取缔流域内水晶加工企业1400家、养殖场17家、废塑加工点38家,拆除违法建筑8.3万平方米,清淤4万多方,建设污水收集管网2900米,区域内1092户3490人生活污水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整治前的翠湖水质为劣五类,牛奶河常见,污染十分严重;整治后翠湖水质已稳定达到了地表水三类水质要求,并率先被浙江省人大认定为“可游泳河段”。炎炎夏日,每天都有上万人次到翠湖游泳、嬉水,翠湖已成为人们锻炼、休憩、健身的休闲胜地,成为治水惠及民生的一次生动体现。据悉,目前以该区块为重要节点的浦阳江国家湿地公园已成功申报,坐落于翠湖旁的治水主题公园也正在建设中。

编辑:富文佳 邵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