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作者:杨应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5-16 11:26:10

中国日报网5月16日(杨应森)  杭州多水,自古被誉为“江南水乡”,江、河、湖、溪、泉一应俱有。2001年萧山划归杭州,又有了海。杭州的水多采多姿,既有钱塘江的磅礴,也有西湖的秀美;既有虎跑泉的鬼斧神工,也有大运河的汗聚血凝。

【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图为西湖夜景。摄影:石涛

刚刚结束参加以“奋进·巨变·展望”为主题的汶川“5·12”大地震十周年四川行活动的我,又马不停蹄地从大西南赶来华东的浙江,参加由中央网信办、国家生态环境部联合主办的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为主题的全国网络媒体浙江行活动,随着探访团走进杭州,我一直关注的,就是杭州的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为杭州的名片,我和同伴们在杭州采访的第一站,便是西湖。

【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图为西湖一角。摄影:石涛

“西湖三面环山、一水抱城,是典型的半封闭湖泊,自然水源不丰沛,给水质的保护带来了难度。”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告诉我们,由于水质污染、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清澈的西湖一度成为“浊湖”。

2009年,杭州相继实施国家重大专项“西湖水质改善和水环境生态恢复”、“西湖水质提升与生态系统稳态调控”项目,和水域水生植物群落优化、钱塘江引水降氮、生态修复等工程,明显改善了西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近5年来,西湖主湖区湖水的年均透明度都保持在80厘米以上。

我们乘船行至湖西茅家埠,水清萍绿。陈琳介绍说,如今西湖湖西的水生植物栽植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覆盖度超过30%,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主,浮叶、挺水植物相结合的复合水生植物种群。

陈琳告诉我们,“挺水植物是地表径流入湖的‘净化器’,浮叶植物能够消浪,沉水植物能固底泥,”他说,“沉水植物就像西湖的‘水下森林’,它能增加湖水含氧量,吸附水中污物,也让螺蛳等底栖动物有了生存环境,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突然间,我们乘船惊起一滩灰鹭。“前些年,西湖没有了鸟、也没有了鱼,”陈琳对我说,“现在,鸟和鱼又回来了。”

鸟和鱼不仅回到了西湖,也回到了千年京杭大运河。陪同我们探访、现在杭州市环保局任职的老战友钟兆盈告诉我,“大运河水变清了,水里的鱼虾多了,白鹭也飞回来了。”

【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探访西湖生态。摄影:杨应森

杭州水网发达,全航区有航道239条,穿越城区的京杭大运河与市民关系最为密切、也最容易污染。

运河保洁员杨刘宝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船头,手持带网兜的竹竿,将河水中的生活垃圾、飘浮的树叶收进网兜。

杨刘宝每天捞出来的垃圾都有十几大桶,像他这样的运河保洁员现有26名,每天来往大运河上,为杭州擦拭着这张“金字招牌”。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海事处高级工程师翟绍兵也是大运河上“收垃圾的”,不过他收的是过往货船上的垃圾。

杭州航区的“北大门”义桥港是船舶进入杭州港的要道,每天排队过闸的有100多艘船舶,船上的污水、废油、垃圾都要在这里回收。

船老大们把打包好的垃圾袋投入回收船上。翟绍兵则给他们发放环保袋和洗衣液等日用品。2015年,杭州首创“日用品换垃圾”的船舶防污服务模式,船舶垃圾和油污水上岸的收集率高达98%。

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也是杭州市民的饮水源。

【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美丽的钱塘江。摄影:钟兆盈

钱塘江粗砂质量上乘,在市场上深受欢迎。除了满足浙江内需外,还热销上海、江苏等地。西湖区东江嘴村10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参与了采砂。

疯狂的非法采砂,给钱塘江留下了一道道“疤痕”。去年5月,杭州开始整治钱塘江杭州段非法采砂;同时在东江嘴村规划“风情小镇”,发展旅游业。

昔日的采砂客纷纷上岸,66公里的钱塘江杭州段采砂史也由此终结。

【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范能正在介绍十字港河道治理情况。摄影:杨应森

十字港是运河水系杭州拱墅区内一条河道。拱墅区河道监管中心副主任范能告诉我,由于截污不到位、市政管网不配套,“城中村”生活污水直排、建筑工地和企业污水偷排,一度成为杭州有名的“黑臭河”。

2015年11月,十字港河生态治理工程正式启动。“我们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利用防护栏、碎石、炭包、陶砾等对雨水、污水进行处理,培植沉水植物、结合增氧技术,实现河道水体自净。”范能说。

2017年初,十字港突发污染,河水发浑。但“水下森林”形成的自净能力,两周后就使得河水逐渐恢复了清澈。

【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今日十字港河道新貌。摄影:杨应森

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告诉我们,经过4年努力,目前已消除6500公里的“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并于去年底全面消除了劣V类水质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小微水体,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创造了条件。

我们在杭州探访时,正值第27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杭州的朋友告诉我,去年杭州全市的总用水量节省下了相当于5.5个西湖的水量。

【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风景如画新西湖。摄影:杨应森

我们沿西湖行走,只见杨柳依依、碧水荡漾。

“人与水的关系很重要”、“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看着西湖美景,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时强调的那句话,多水的杭州,正是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的要求,在发展的同时,给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美丽之水。

【美丽中国长江行】杭州看水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浙江行(一)

作为杭州市民重要饮用水源的富春江,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摄影:杨应森

(编辑:潘一侨 孙若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