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专题 > 2017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 焦点新闻

“一带一路”和普通人无关?西藏老百姓可不同意!

来源:观察者网刘荫
2017-05-15 19:52:57
分享

拥有4000多公里边境线的中国西藏,连接着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等数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有人问,“一带一路”这样的国家级顶层设计,和老百姓究竟能有多大关系?那就看看西藏的老百姓们怎么说。

笔者近期走访了多个西藏与尼泊尔交界的边境乡县,当地的老百姓们大有一股“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劲头。也许西藏百姓对“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并不能说得头头是道,但“一带一路”倡议的确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与思想,也牵引着西藏的发展定位。

2015年,中央将西藏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总体布局,同年西藏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尼泊尔“4·25”8.1级大地震。与尼泊尔交界的西藏多个乡县可谓一夜之间屋厦倾倒,一切归零。“富裕的啥都没了,穷的也啥都没了,大家一下子变得都一样了。”一位西藏农牧民这样对我说。

受灾严重的地方也是与“一带一路”倡议直接相关的地方。中国政府给予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受灾乡县一夜间回到同一起跑线,施展起各自的发展新规划。两年后的今天我走进这些地方,感慨颇多。

举个例子,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的陈塘镇与尼泊尔仅有一山之隔,喊话都能互相听到。这个中国最后通公路的乡级镇曾经仅靠一座吊桥与外界联系,如今的公路也还是土路。

“一带一路”和普通人无关?西藏老百姓可不同意!

曾经陈塘镇与外界联系的吊桥

经过几小时的颠簸,我到达陈塘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但修路的施工队还亮着几盏灯,“突突突”的机械声不歇。镇上随处可见正在建设的工地,零星还有些尚未停工。第二天清晨,施工队与鸡鸣声同步,迎着第一缕阳光又开始了一场大干。

“我们轮班干,大家都想赶紧把路修得更好,人就方便进来,运货也更快。”一位施工工人说。原来,参与各种施工项目的工人大多是陈塘镇民,重建自己的家园,难怪劲头这么足!

除了陈塘镇快速地变化着,定结县城更是两年内从一个仅有一条几步就能走完的主干道,建成了开着车才能走完的大马路,两旁商铺林立,初具城市模样。对定结县委书记的采访也令我印象深刻,书记精瘦干练、充满热情。他说,“一带一路”倡议对定结有实实在在的影响,现在科学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在为定结未来发展边贸旅游、扩大开放打基础。

可见,对于定结的政府和百姓来说,“一带一路”是实实在在要抓住的机遇。那么,西藏的老百姓能抓得住吗?

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继续以陈塘为例,其实我对陈塘的初印象依旧是相对落后:没有像样的宾馆,连厕所很多都是简易“露天”。直到我第二天采访了一户开民宿的普通人家,才感受到西藏老百姓寻求发展的强烈欲望。

男主人拉巴塔杰借灾后重建盖起了有20多个床位的民宿,五彩的小楼、干净舒适的房间,是镇上条件最好的民宿。我问他投入了多少资金,“118万”,拉巴塔杰说得很淡定,我却对这“巨额”吃了一惊。“他很能干的,自己包施工队、开厂子,脑子灵光得很!”旁边的镇民说。

拉巴塔杰的民宿生意挺红火,很多镇民也跟着甩开膀子干了起来。“我想给大家带个头吧,很多人有这个实力,现在政府又大力支持,那就大胆干呗。”拉巴塔杰说。

有人说,西藏的百姓安于现状、不知奋斗,如此看来实在大错特错。西藏的老百姓对于发展的欲望不在任何人之下,面对天灾,他们渴望着重建一个更加发达舒适的家园,面对发展机遇,他们会比任何人抓得都要牢。“一带一路”和老百姓们求发展的意愿一拍而合。上层有意,百姓有心,才有了今天陈塘镇的一派热火朝天。

“一带一路”和普通人无关?西藏老百姓可不同意!

陈塘镇在地震后重建的新房

“一带一路”和普通人无关?西藏老百姓可不同意!

俯瞰陈塘镇

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说,“一带一路”倡议要求西藏和周边国家的往来,不仅是设施上、贸易上,还有文化上的民间交流,是一种全方位、多方面的交往。这句话背后,实则有着中尼两国民间友谊的真实情况作支撑。

我在陈塘镇街头,忽见一小群镇民围在一起看着什么,上前一看,原来是个姑娘在卖花。我不以为意,准备离开,同行的镇民对我说,这姑娘是对面尼泊尔人下来的。我一惊,再仔细端量姑娘,的确穿着与旁人不同,服饰有点缅印风格,但言谈举止与镇民丝毫不差,与大家都是老熟人、好朋友。

不仅陈塘,在其他中尼边境地区,两国老百姓相处得甚是友好和睦,似乎没有国界,这也是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友谊。

地震之前,日喀则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承载着中尼90%的贸易量,每个地震前曾去过樟木的人都感慨万千,回忆着当时在海关外排起长队、鸣笛声四起的尼泊尔货车,还有在银行门口喊着“change money”的尼泊尔小贩······

一场地震,樟木城撤空,中尼贸易转移至刚通过国家升级的吉隆口岸。我来到吉隆,虽然基础条件不如曾经的樟木,但来来往往的尼泊尔货车,依旧是花花绿绿的模样。在这里经商的有不少尼泊尔老板,我问其中一位尼泊尔老板的名字,他用普通话答道:“大家都叫我扎西德勒,这就是我的名字啦。”

可见, “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合作、开放概念,在西藏的落地有着积极的群众基础。

吉隆的百姓机遇意识更强,修路、盖楼、做贸易,摩拳擦掌。无论是尼泊尔商人,还是当地和外地商人,提起今后的生意都眼神放光。“我们也关注新闻,政策说了以后开放程度会更大,我们和尼泊尔的生意肯定越来越好,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一位当地商人如是说。

所以,“一带一路”在西藏究竟是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正了解了西藏老百姓所做所想后,才能得出答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