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曾来到枫香镇花茂村,深入了解当地乡村的发展情况,他深情寄语:“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地貌最接近Fast造型、喀斯特地质保障雨水下渗、该处五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1994年,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成为Fast的落脚处。中国青年网记者武亚姮摄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播州区花茂村视察时指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而这次走访花茂村,笔者深深感到:扶贫取得巨大成效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
央广网遵义11月23日消息(记者曹宇)11月22日,参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交流活动的中外青年学者来到遵义市播州区苟坝村匠心园走访。苟坝匠心园原名“红街”,是“苟坝会议”会址第一批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能切实兴业富民,在黔北民居基础上,匠心园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把居民点变为特色文化街区的思路。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于21日下午在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和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青年学者,以及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
11月21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在贵州遵义启动。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三十多位中外青年学者和省内外网站编辑记者将实地走访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中国天眼”以及贵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地,感受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手中的镜头向世界记录、展示和反映奋进发展中的贵州。
在遵义初冬的绵密细雨中,21日,中外青年学者一行走进了苟坝村。自2015年筹建以来,被评为“2015中国最美红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5月被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评为“度假社区”,2017年列入中宣部红色经典目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苟坝村一隅 中国青年网记者 武亚姮摄
2017年11月22日,中国网记者参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走访了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苟坝会议会址后发现,苟坝会址所在的花茂村已经成为山水田园牧歌的样板村。
10月18日,航拍贵州遵义枫香镇花茂村随处可见的大棚。当地以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为主导,打造土坝—花茂—苟坝乡村旅游示范带,农民变商人,吃上“旅游饭”。
10月19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
习近平惦念着乡亲们。他来到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这里近年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9月25日,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宣告落成启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9月25日,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宣告落成启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