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省富顺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农业户口,从小刻苦读书,2006年考上四川农业大学,当年迁户到学校集体户口,2016年博士研究所毕业。毕业时,被告知户口必须迁出学校的集体户,这时问题出现“我的户口该迁往何处?”,毕业后我没及时找到称心如意工作,与富顺县公安局户籍科联系得知:当年上学户口从本村迁出到学校的集体户口,毕业后集体户口无法迁回村里。上个大学,自己的户口性质就变化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我。农村还有地可以种,作为80后的我,收入不高,在城里买房难,想回乡下修房造屋更难(因为我不在是本村里的农业户口,我失去的宅基地的权利)!这么一折腾,户口迁移让我失去了本该有的权益,最后户口只能上在镇上的居民户。 现在孩子快上学了,户口在镇上,陆续会产量大量的问题,如今的“户口优劣势”让社会不再那么公平,希望户籍政策打破传统约束,让我们的孩子能在“无户口差异”上竞争和成长,我们的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不要让“北上广”,“城镇农村”,“学区房与否”制约了孩子的成长,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不受户口制约的,平等的成长之路。
现在农村存在一定数量的农转非户口,农村拆迁时他们也同样失去家园土地等生活生产资料,但是补偿与农业户口比非常少,已经近乎于赤裸裸地掠夺了。恳请关注!
①硕士毕业,工作10年了,买了房子,但却没有户口,孩子却不能在京参见中考和高考,心痛的无法呼吸,我们和有北京户口一样的在无私的奉献,却不能享受最基本的教育,谁只过,谁之痛!
②积分落户政策不设最低分数,每年的人数又是随机的,那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希望,难不成年年申请?让我们只有背影没有背景的老百姓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我们是98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升学原因户口转成了城市户口,但毕业后因为下岗分流没有参加任何考试与分配,直接就打工了。但城市户口经多次办理都不允许与父母户口在一起(因为父母的户口是农村户口)。于是,成为城市户口的农村人,村里认为我们不属于他们管,城里更没有我们的事。农村与城市的很多福利政策都是没办法办理。
在北京工作7年了,购买了自己的住房,并且有稳定的工作,爱人有自己的公司,但是孩子不能在京参加中考和高考,实在让这群为北京做了一点点贡献的人心寒、、、、、、、、、、、、、、、、、、、、、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在政策之前还视为超生,要交多达十几万的罚款。作为社会抚养费用,但是这些费用的支出明细并不详明,每个地区政府都不一样。既然超生的小孩来到这个社会就要交社会抚养费,那费用都真正用到这些超生的小孩身上了吗?和其他没超生的孩子还是一样,要自己家庭负担他的生活学习,社会保险,其实对于一个打工家庭,目前生活状况每个家庭都要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并不富裕。而且老小还病不起,去医院看病真的有时候不敢去。
哪怕跟亲戚朋友借到了钱交社会抚养费,后面家庭生活国家会管你吗?生活压力之大真不敢想,而且我国目前食品质量基本都是超标不及格的,人体健康都没保障,真希望国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些群体的实在问题。
1,我是江西人,我们全家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在上海有家有业。
2,2009年我们生了第二胎,按照政府的要求全额缴纳社会抚养费。
3,大约是2013年,上海居住证积分出了新政策,违反计划生育实行一票否决(永运否决),我们突然失去积分资格,我的两个小孩也失去在上海考高中和大学的机会。
4,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我们还是被一票否决。
5,现在我们要马上不得不回老家读书,但实在不方便,我们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回老家什么都要重来,大的小孩从幼儿园到预初,在上海读了9年书了,上海的教育课程与江西的有很大差别,还有就是上海与江西的高考录取率也严重不平衡。
6,我们身边有些与我们差不多的朋友,他们选择高中就到国外去读书,我是个守旧的人,不想去,但这样的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小孩去国外读书,对中国经济也是一种损害。
在中国每五个儿童中就一个是留守儿童,什么时候能让留守的孩子不在留守了是个未知数? 留守儿童是咱们国家持有的一个现象 6102.55万个留守儿童存在有违咱们国家的社会公平,与流动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问题在近年来才得到一些关注。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诸多帮扶政策与关爱项目相继出台,但这些努力并未能阻止悲剧一再发生。毕节之殇 四兄妹集体喝农药自杀原因至今成谜,舆论热炒之后留守儿童问题仍亟待解决。 这一切凸显了留守儿童问题治理之难。与流动儿童的问题完全不同,留守儿童处于家庭离散、骨肉分离的状态,缺乏监护人、母爱和家庭环境,从而失去了有效教育最基本的前提。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爱心人士 社会团体 公益组织慈善组织 志愿者等等 !
总理您在百忙之中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我的留言 我是一名黑龙江人在大连打拼 我们几个人用了五年的时间创作了中国首部关爱留守儿童音乐剧《有爱有未来》我们公益全国巡演就是以音乐 歌声 舞蹈 表演 来唤起更多的人来关心爱护留守的孩子!让爱出发 为爱守护 传播正能量 实现中国梦!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深入各地农村差距越来越大,中西部地区年轻人越来越多涌向城市或去往东部南部地区工作,家里面村级领导干部多以50岁以上中老年层级的人为主,由于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较难改变,很多偏远山区及中部山区几十年没有任何变化,建议各级政府在换届时加强宣传,鼓励年轻人回家参加选举及为家乡的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