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风景 摄影:布鲁斯·康纳利 |
作者:布鲁斯·康纳利(Bruce Connolly):中国日报网资深博主
于我而言,贵州之行提供了一个拍摄这片美丽土地的机会,同时也让我反思农村生活和这片土地的未来。
提起当代中国,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上海浦东新区壮观的天际线。然而这仅仅反映了中国悠久历史中一段很小的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由16%上升至接近60%。不过,虽然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但大部分土地尚未被钢筋水泥所覆盖,大片地区仍然无人居住。
就个人而言,中国的农村地区比繁华的大都市更令我痴迷和神往。身处乡村,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四季变换、观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农村生活通常围绕乡村展开。因建筑布局和风格的地区差异,各地的乡村风貌不尽相同,不少乡村还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中国西南部拥有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大部分土地都是石灰岩。最近一次贵州之行让我感觉到这里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传统农耕模式得以完整保留。不过,贵州一派山村田园风光的背后也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耕地较少、教育和医疗资源紧张、公共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可以说,贵州是中国政府扶贫减贫、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
花茂村村民家中种的玉米 摄影:布鲁斯·康纳利 |
飞机盘旋在遵义机场上空,村庄、田野、森林和山岭尽收眼底,令人神往。驱车前往花茂村和苟坝村途中,我再次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假如土地可以说话,这里一定留下了许多未曾言说的故事,关乎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村民,也关乎几十年前行经这里的红军队伍。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政府做了大量绿化和环保工作,从而为来这里领略田园风光的游客提供一个更加宜人的环境。
苟坝村和花茂村距离很近,但两地的风格稍有不同。苟坝村里保存了更多当地标志性的木质建筑,所有房屋整修一新但仍保留了传统样式。村里铺设了干净整洁的石径,沿途立有不少中英双语指示牌,各色农村日常用品被随意挂在农舍的屋檐下或放在前院里。除了自然风光之外,这里还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苟坝会议旧址。
贵州美景 摄影:布鲁斯·康纳利 |
花茂村走的则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村里建起了一排排现代但不失地方特色的二层小楼,既是村民们的居所,也是他们工作的地方。小楼底层开了一些手工作坊和商铺,游客购物之余还能观看甚至参与其中,包括食物加工、陶器制作、酿酒等。花茂村里还建有大片智能温控大棚,在种植优质瓜果蔬菜的同时确保当地的空气和水源不受污染。这些绿色发展举措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并吸引村民返乡创业。2015年6月,习近平主席曾到花茂村调研并察看了村里的智能温控大棚,此后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总之,此次贵州之行提供了一场当今现代中国较为少见的农村旅游体验,给人留下难忘的回忆。我一定会再来贵州,用镜头记录下更多贵州美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