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又名鹤城,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具有独立立法权。它既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其下辖1市8县7区,总人口567.3万。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其辖区内。201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希冀与梦想,薪火相传,创业创新,与时代同行。鹤城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打造绿色食品之都新形象已驶入一个新的里程。
绿博会提升绿色食品之都品牌形象
8月28日,以绿色、健康、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七届绿色有机食品博览会的开馆迎宾仪式拉开了网媒看鹤城的帷幕。本届绿博会采取先展后销、以销保展等方式来增强展销效果。展示上采取以县(市)区为单位、以打造“鹤城”品牌的形式集中展示,有利于突出各地近几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果。
绿博会室内展位450个,在主展馆设展位212个,设立马铃薯、水稻、大豆、玉米、杂粮、乳、水、酒、肉及特色农产品十个展区。室外农机展场5000平方米,其中外埠展位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台湾及国外的140家企业,携30大类、1300多个品种的绿色、特色产品、农机具参展;齐齐哈尔市参展企业达176家,参展品种900多个。展会绿色有机食品达427种,比上年增长11%。
齐齐哈尔市以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和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引导,推进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目前,全市绿色食品基地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其中,国家级原料基地1126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40.5%,约占全省基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鼓励企业(合作社)进入产品认证领域,支持有规模、有市场的企业申办产品标识,及时开展文审、检查、审核、信息录入工作,产品标识申办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434个产品(绿色食品358个,有机食品76个);1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550个。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依托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全过程,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升级发展。齐齐哈尔市作为“绿色食品之都”,共有17个“特产之乡”称号,全市绿色食品国家级原料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4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0.7%,新增120万亩。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306个,克山马铃薯、大豆,拜泉芸豆,梅里斯油豆角、洋葱,泰来大米,讷河马铃薯,龙江小米,甘南葵花籽,铁锋扎龙鱼,依安芸豆等1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01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区,内含马铃薯种薯、矿泉水、非转基因大豆、大米、乳粉及液态奶等保护产品,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地市级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
推进生态原产地认证可以进一步发挥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之都、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生态原产地产品顺应国际发展形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品牌竞争新优势。
三代护鹤人共铸“扎龙精神”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扎龙湿地,总面积21万公顷,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扎龙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湖泽密布,苇草丛生,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有6种;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
走进亚洲第一的扎龙湿地,丹顶鹤是这里的主人。丹顶鹤每天都如约放飞,一只失群的小鹤,迈着模特步优雅地走进芦苇荡,完全不介意那些尖叫的游人。鹤与人,人与自然,显得那样的和谐。
8月下旬的扎龙湿地,因降温风凉雨稀。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龙扎的三代护鹤人用生命保护着这里的每一只丹顶鹤。
第一代护鹤人徐铁林早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就担上了护鹤的重担,徐铁林不仅把自家的一间房腾出来,作为保护区的办公室,同时还提出对丹顶鹤采取人工孵化、半野化驯养模式。
徐秀娟、徐建峰姐弟俩,二代护鹤人,先后因公殉职。这不是宿命,这是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这是对使命的担当,这是对爱无私的奉献。
第三代护鹤人徐卓站在保护区科研监测中心外,深情地望着这片她热爱的土地,她带着家族的荣耀,与鹤鸣常伴,一生共舞。
徐卓出生于1993年2月,他是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长大的,伟大的姑姑影响了他父亲的一生,同样也指引着她的人生追求。2012她考入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学习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了继承也为了家族的荣耀,经她请求由相关部门运作于2014年转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学习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夙愿已成,此生无憾。2016年6月,徐卓在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同样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回到保护区工作,成为第三代护鹤人,以此继承父亲未尽的事业。
前仆后继的三代护鹤人,以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的时代精神实质共同铸就了扎龙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守护好生态家园既是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富裕县托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已入选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了消除平困,改善民生,富裕县实施大规模扶贫项目,把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战略布局,将扶贫作为重点工作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特色产业扶贫开发,不断开创精准扶贫新局面。
大雁养殖项目是富裕县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已养殖2万只大雁。小河村依托龙腾庄园的旅游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市场优势进行合作经营.龙腾庄园将该养殖场规划为养殖和放飞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雁特色旅游景区。
据介绍,大雁养殖项目年利润分配分三种方式,租金收入。大雁养殖场2016年租金20万元,2017年租金25万元,2018年租金30万元;务工收入。大雁养殖场每年安排35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按照每人年收入1.8万元计算,年务工收入可实现63万元;养殖收入。大雁养殖场每年为20户贫困户提供雁雏,每户25只,年底负责成雁保护价收购,每户年增收2500元,20户贫困户养殖大雁年收益5万元。按正常年份计,小河东村三年可收益75万元,贫困户增加收入204万元,可带动小河东村450户贫困户、451人实现增收脱贫。
依托产业脱贫模式,预计2017年12月末,富裕县产生扶贫效益将达1800万元,带动全县46个贫困村收益184万元,每村平均收益4万元,带动1.1万户贫困户年增收近1500元。
依安陶风瓷韵续千年古韵
依安县享有“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等美誉。这里资源盛饶,拥有长江以北储量最大的230亿吨砂质高岭土伴生矿。2016年,陶瓷产业被列为齐齐哈尔市12个重点推进产业之一。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现有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12家,陶瓷产品覆盖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特种陶瓷等领域,“依安陶瓷”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吉林省长春以北及内蒙古东北部各个县(旗),未来将辐射俄罗斯远东地区及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北国瓷都”名片日益响亮。陶瓷企业已带动2200余名农民进厂打工,每名务工人员年收入可达2.4万元。去年,依安县获得“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美誉。
通过参观齐齐哈尔朗盛陶瓷有限公司的瓷砖生产车间;欣赏黑龙江省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艺术陶瓷的创作全程;齐齐哈尔百佳居陶瓷有限公司日用陶瓷的观赏。记者见证了瓷砖的生产过程,观赏了一件陶瓷艺术品从和泥、拉坯到烧制的全过程。对依安县的陶风瓷韵有了初步的了解。
据介绍,依安县将以“齐齐哈尔市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为目标,牢固树立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举措抓项目的工作理念,以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动,以招商引资为动力,补短板、调结构、聚动能,着力打造“一区三园一中心”即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陶瓷产业园、食品加工园、小微创业园及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实施陶瓷产业“倍增计划”。
通过实施陶瓷产业“倍增计划”,将全面提升陶瓷产业的发展层次。坚持稳定建筑陶瓷,大上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卫生洁具、特种陶瓷、工业陶瓷的基本思路,尽快补足文化、旅游融合产业发展短板。借助“龙瓷·紫陶”产业园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吸引更多国内外艺术大师来依安创作、创业,尽快招引上马一批中高端的日用工艺陶瓷新项目,叫响“北国瓷都”品牌。在陶瓷产业项目建设上,建筑陶瓷重点推进经纬瓷业高档地砖项目,争取10月份前试生产;日用工艺陶瓷重点推进由景德镇女企业家协会联合投资1.2亿元年产1300万件日用工艺陶瓷、浙江龙泉窑投资6000万元年产300万件青瓷、福建客商投资760万元年产12万平方米文化背景墙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特种陶瓷重点推进湖南客商投资1000万元年产100万件特殊工艺陶瓷签约落地。力争到2021年,陶瓷产业产值新增5.4亿元,达到10.6亿元,这必将进一步推动依安县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加快 “北国瓷都”的建设进程。
克山的“小土豆”产业神话
克山县是中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大豆出口基地县和马铃薯基地县,素有“北国粮仓”、“大豆之乡”之称。天然苏达水、冷矿泉质优量沛,风力资源和蘑菇、蕨菜、黄芪等数百种野生食用、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盛产的大豆、马铃薯、亚麻,杂粮等。
曾经在黑龙江,乃至全国,提起马铃薯就会自然不自然的想起克山,土豆已经成为克山的代名词。近年来,作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克山县,按照做强种薯、做大商品薯、做优加工、做活市场的思路,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为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引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这个“牛鼻子”,实施龙头牵动战略,瞄准国内外市场,吸引国内外大投资商入驻,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彩薯加工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克山县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际市场可接受的彩薯薯片平均价格为60元/公斤,企业加工的成本约为40元/公斤,毛利约20元/公斤。加上国家出口补贴和百分之百的退税额度,企业净利润在25%—30%左右,且彩薯收购价格比普通马铃薯收购价格每吨要高出500—800元,所以,薯农的收益也非常可观。”黑龙江华彩薯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彬告诉记者。
克山县的华彩薯业彩色马铃薯加工项目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重点产业项目,由克山仁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拥有产品研发专利技术和生产工艺,为国内第一家生产彩色马铃薯鲜切片(条)的加工企业,加工原料全部为纯天然彩色马铃薯,产品均为鲜薯切片(条),与目前市场上的挤压成型的薯片完全不同,目标客户为中高端群体,产品主销国际市场。2017年,项目已落实彩薯原料1万亩,完成“龙华彩”商标注册,建成6600平方米的薯条车间。目前,生产线调试完毕并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年可实现产值5800万元,利税1000万元、出口创汇200万美元。
克山县委书记刘国文表示,克山县马铃薯加工产业的投产建设,不仅仅标志着克山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改革发展目标,最关键的是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联合社的创建、品牌战略的打造,让克山县“农”字号产品拉长了价值链,并通过主食化战略,让克山县马铃薯真正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而克山彩色马铃薯休闲食品的生产,更是填补了我国境内彩薯休闲食品的空白,成为“薯类”家族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克山县以马铃薯闻名全国,“克山马铃薯”成功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生态原产地标志认证,但种植彩色马铃薯刚刚起步,黑龙江省华彩薯业发展有限公司上彩薯生产线,加工彩薯产品并全部出口销售尚属首次试水。
据了解,中荷马铃薯产业园是克山县为抢抓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机遇,与荷兰知名马铃薯繁育加工企业夸特纳斯集团成功联姻共同开发建设的现代化大型马铃薯产业园区。园区内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是中荷“哈克仁发”马铃薯全产业链深加工项目。
哈克仁发马铃薯全产业链项目是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克山县与荷兰合资合作项目。其中种薯繁育投资1.2亿元;仓储、加工项目建设投资6亿元,由仁发农业公司和荷方共同出资建设。主要生产法式薯条、薯丁、薯角及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全部引进荷兰技术设备运营团队品牌渠道等产品,主要销售亚洲市场。
同时,克山县借助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机遇期,计划在三年内新上马铃薯休闲食品和饮品生产线。全部建成达产后,产品将囊括国际市场上日益畅销的彩色马铃薯片、彩色马铃薯条、彩色马铃薯丁、彩色马铃薯角等系列休闲食品以及彩色马铃薯粉、彩色马铃薯泥、彩色马铃薯汁饮品和花青素提炼品等8大种类。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人民币、利税3500万元人民币,创汇500万美元。
国贫县拜泉的亮剑精神
拜泉县系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全县104个贫困村,经精准识别确定贫困户26706户、56616人,现有未脱贫户14506户、30181人。
拜泉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谋划,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强力实施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工程,按照“抓产业、引龙头、培专社、扩基地、带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培育、合作社围绕产业发展、贫困户围绕产业增收、项目资金围绕产业投放“四围绕”产业扶贫模式,倾力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兼顾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同时,统筹涉农资金整合、金融扶持等相关政策,把能否带动贫困户精准受益、长期受益作为精准扶持产业的必要条件。产业带动主要采取贫困户入股参与经营、贫困户直接参与经营、贫困户优先到企业务工三种形式。今年,全县通过产业发展可带动4517户贫困户9426人脱贫,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30%,到2019年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拜泉县依托优秀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的生态资源和品牌优势,把培育发展食用菌全产业链作为林业经济产业的突破口,作为脱贫攻坚产业的主攻点,坚持“以建设食用菌产业带为基础,培育林菌全产业链项目集群,打造拜泉黑木耳品牌”的发展思路,规模推进以拜泉镇、国富镇、新生乡为核心的食用菌产业带建设,建成食用菌标准化大棚2000栋,年内食用菌栽培可达5000万袋,2018年预计突破1亿袋;引进食用菌产业项目7个,已初步形成食用菌研发、食用菌菌包生产、食用菌深加工和食用菌线下线上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扶贫效益日益凸显。今年,全县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可直接和间接带动1826户贫困户3645人脱贫。
拜泉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富民强县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实施“1346”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即一个统领、三个强化、四个到位、六个一批)。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目前,拜泉县正在编制《拜泉县精准扶贫实施纲要》,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落到实处。
打造一流环境 开创互惠双赢
充裕要素保障发展。齐齐哈尔横跨亚欧大陆桥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西部地区之交通枢纽。铁路、高铁、公路、水路、民航多种交通方式并存。2013年客运总量达7748万,货运总量达11789万吨。客运总量仅次于哈尔。
便捷服务畅通高效。齐齐哈尔政务服务环境高效便捷。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和帮助企业降成本。政府大规模布局精准扶贫项目,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生态和谐宜业宜居。齐齐哈尔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它傍依着城中湿地,候鸟翔集在这里栖息繁衍。高端商务区新兴业态融合发展,静美国际化居住小区依湖而居。空气优良达标率为90.8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4水碧天蓝,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