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长征时期一共创作了六首诗词,分别是《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凤凰涅槃,是中国革命漫漫征途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沉重一页,也是中国革命史的辉煌篇章。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难发现,在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领导下,依靠“牺牲自己以确保党的生存、成功和胜利”的红军,长征走向了胜利。
1935年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在贵州赤水河之间,巧妙地在国民党重兵中迂回穿插,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在反复调动和疲惫国民党大军的过程中,成功地摆脱了遭受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的危局,乘隙实现了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目标。红军三渡赤水的目的,是要把国民党各路军队再次调动到赤水河西岸,然后乘虚寻机东进。
距离渡口约20分钟车程,有一个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145名英魂长眠于此,守墓的是90多岁的刘福昌老人。” 1935年3月15日,红军向鲁班场发起进攻,3小时后主动撤出战斗,并于次日出乎意料地三渡赤水。
长征的胜利,使党和红军的“英雄形象”走向全国、全世界,彻底改变了党和红军在国际社会被“妖魔化”的局面。长征不仅为我们树立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榜样,而且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和智慧的策源地。
重庆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称。红军离开后,乡亲们把这棵皂角树称为“红军树”,并在树下立起了“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碑。在水市乡大场坝的“喆昇”现代农业观光园里,37岁的杨爱华一边招呼游客,一边将新采摘的蔬菜打包装箱。
通常所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所有红军都走的距离,也不是所有红军长征的总里程,而是指红一方面军中走得最远的作战部队的里程,正如1935年毛泽东所说:“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红军渡原名黄泥沱渡,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渡口。红军经马喇镇胡家沟、北溪盖、伍佛岭、老堡坨,进入濯水镇杨柳池、大面坡、林转,到达阿蓬江边的黄泥沱渡。听说红军要过河,当地的50多名船工组织了17条木船,组成了船队,船工们顾不上休息和吃饭,一船一船地把红军和战马安全送过了阿蓬江。
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甘肃岷县麻子川乡旋窝村采访。村头,68岁的村民孙满指着一处带有厢房的老式堂屋说,红军休整期间,毛主席就住在这里,《七律·长征》就是在这里构思形成的。
十三载,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逐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十三载,开启了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1954年为缅怀和纪念在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富县人民政府将牺牲的先烈遗骨集中安葬在直罗镇北山寺山下,修建了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
8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图为启动仪式现场。在江西,记者发现,所到之处都能看到政府针对“扶贫奔小康”内容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为当地百姓做实事、谋福利。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凝成的至理,也是人类文明史形成的铁律。不忘初心、激发信仰伟力,走好新长征路,这应该是我们在烈士纪念日里感念,在参加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中追思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网络媒体走转改】73岁老人讲述他爷爷和红军的一面之缘
“红军长征过宁夏,毛主席就住在咱家。站在单家集广场远眺陕义堂清真大寺,飞檐斗拱,古朴凝重,这是一座中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9月27日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信阳灵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参观并了解了该景区规划建设情况。灵龙湖鸟瞰 灵龙湖旅游区位于信阳市东南的浉河区东双河镇境内,距信阳市区约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