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中国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建设“海外仓”,对海外华商有什么意义?法国华商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这三个字的含金量。
“海外仓”有助中国商品走向海外,为出口添动力。而法国华商则看到了“海外仓”的“双向”功能。也就是,“海外仓”既可以助力中国商品走出来,也可以让海外产品引进去。而这两点,法国华商都有其自身的优势。
最近,欧洲时报记者走访了几位从事电商和进出口贸易的华商,请他们就“海外仓”的建立,谈谈自己的观点。
唐晓华认为“海外仓”可以拉动“双升级”。(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海外仓”可以拉动“双升级”
法国恒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唐晓华旗下的万利贸易公司主攻电商,前年和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义乌购”签订了合作协议。
唐晓华说,其实,“义乌购”最近几年,已经在全球启动了“海外仓”的建设,以真正拉动跨境电商的发展。现在这个战略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必然会有一个飞跃。
唐晓华认为,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海外华商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海外华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则是关键渠道。就拿欧洲来说,建立“海外仓”之后,中国产品批量进入欧洲,再利用当地华商的欧洲推广经验、客户群体资源、商品批发渠道等优势,能够开创新的经营模式。同时,华商也能够利用“海外仓”的模式,将欧洲的优质产品出口到中国,他们的经营转型也就有了直通车,这同时也是为中欧贸易合作开辟新的途径。
“这其实是一个双向拉动。”唐晓华说,“中国产品想要进入欧洲,品牌先不说,质量要保证。不是说建好‘海外仓’,中国产品就能哗哗的进来,你必须有好产品,才能进入这个‘仓’。这就要求中国企业产品要升级,内核要加强,附加值要增加。同时,这些产品的进入欧洲,势必对欧洲华商造成压力,逼迫他们转型。比如,产品更加专业,由进口转出口等等。‘海外仓’由此就能拉动中国出口和海外华商转型的两个升级,一箭双雕。”
“海外仓”能够带出文化
如果说法国的陈氏兄弟公司,是中国食品在欧洲最大的“海外仓”之一,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特别是生活在法国的华人。
“老干妈”陶华碧曾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
还有人曾在天涯论坛发帖说,中国的食品说是出口到国外,其实就在中国超市卖,就卖给中国人。
其实呢,走进陈氏兄弟公司在巴黎13区的超市,你就会看到,有时候法国顾客居然比华人还多。也会看到不少法国朋友把“老干妈”、“王致和”等放进购物车。
陈氏兄弟公司1976年诞生。公司当时做的是亚洲食品进口和批发零售生意,最初的顾客群的确就是在法的华侨华人。
随着业务的发展,陈氏兄弟公司于1981年在巴黎13区的“中国城”租用了一处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废弃火车货运站,创办了巴黎第一家专营亚洲食品的现代化超级市场—陈氏百货商场。这应该是中国食品在欧洲最早的“海外仓”。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的“助推器”
刘若进:“海外仓”是跨境电商的“助推器”。
欧洲华人电商“先行者”、欧洲华商理事会理事长刘若进认为,“海外仓”的建设,将大大改变目前跨境电商“小打小闹”的局面。
“其实,国内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刘若进介绍说,今年初,由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叶国富控股的195全球购跨境进口商品城正式启动,该全球购商城将与万达进行合作,依托万达商圈优势,开展“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跨境电商经营模式。万达与195全球购战略合作、抢滩跨境电商。
作为195全球购战略合作伙伴,刘若进旗下的37vip,Misscoquines两大品牌即将入驻万达广场。同时,这两家在欧洲的公司也将成为该战略的海外基地,为其助推产品在欧洲的市场。随着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境外商品的需求大幅提高,特别是对个性化商品、中小企业品牌产品的购买,跨境电商在未来仍将形成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而“海外仓”的建立,将为这股潮流推波助澜。刘若进说,今后大力推动欧洲华商企业、欧洲中小品牌的生产商直接入驻万达195全球购,实现跨境电商“双向”互动。
刘若进说,大趋势是中国企业要大批量在海外建仓,国家也将加大投入,海外华商华人应该把握这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