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迎来“黄金”时代 特色与创新成关键

来源:企业观察报
2015-12-14 14:35:20

摘要: ——访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瓦力翻译译 :-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director Li Minrongvia 百度翻译党 ...

——访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其中,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一个重要举措。今年以来,中央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12月5日,由7家机构发起成立的新型社会智库——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是近期智库建设潮起中的一个缩影,也是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大势的积极响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被聘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包括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求是》杂志社原总编张晓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等在内的众多知名人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智库建设,西方一些学者甚至把智库称作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外的第5种权力。像美国兰德公司、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各类智库日益增多,成为现代国家决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讲话中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为了实现转型发展,中国需要强有力的智力与行为支持,尤其是来自一流的新型智库支持。”

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向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中心将努力建设一流智库,积极争取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科学技术评价话语权,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和发展、促进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智库建设。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近代中国的智库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民间智库比较弱小,在总体上影响力有限。

有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智库6603家,其中美国占1823家,中国429家。在按规模、能量与贡献的排名中进入全球智库前100名的中国智库仅有6家。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其智库数量不到美国的1/4,有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更是很少,这与我国的地位与综合实力很不相称,说明中国的智库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为此,中央提出,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和专业化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我国全面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智库发展由此迎来了“黄金时代”。

中国智库主要由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民间智库三大部分组成。目前中国智库面临的困境是官方智库缺乏独立性、学院智库与社会脱离、民间智库身份尴尬。由于历史沿革和体制原因,民间智库一直是我国智库发展中的“短板”。尽管近年来有所发展,但民间智库在经费保障、项目来源、成果上呈通道、建言献策平台上先天不足,鱼龙混杂。国观智库创始人任力波就曾指出“现在的民间智库,有很多以前是咨询公司、调查公司、信息公司,他们现在都在开展智库发展计划,其中既有实质业务上的转型,也有很多是提法上的噱头。”

李闽榕向记者表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建设,也要切实关注和不断加强民间智库建设。同时,也要建立各类智库的互动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的民间智库参与。

如何打造“特色”和“新型”

如今,中国智库正面临最好发展机遇,但要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我国智库发展的目标。那么应当如何突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特色”和“新型”呢?

李闽榕认为,要建设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从“高、新、深、实”上突出“特色”和“新型”两个关键词。他解释说,“高”,就是要定位高远、高瞻远瞩。“新”,就是要不断创新,以新制胜。“深”,就是要深邃睿智、深谋远虑。“实”,就是要符合实际、切实有效。他表示,作为一家从事学术研究、决策咨询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以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新型社会智库为目标,未来将积极争取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科学技术评价“话语权”,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智库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和集散地,对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提高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如何把自主创新落到实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教授张钹以科技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制为例,指出我国国家主导的科技奖励是世界上最多的,每年花费大量的精力于奖励申请和评审等工作,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心名誉理事长、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创新论坛理事长、福建省政府原副省长李川表示,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创新论坛,专门从事创新成果的对接、转化和推广。但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深感科技成果评价的重要,也深深体会到我国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公信力、为国内外各界认可的科技评价体系的缺失。他表示,“我们高度关注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的成功运作,期待能和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创新论坛我们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动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和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

原作者: 赵春凌|来自: 企业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