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山西夏县的司马光祠。中国日报网 雷蕾 摄
中国日报网9月10日电(记者 雷蕾)司马光砸缸早已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更是历代帝王治国理政的集大成著作。9月10日上午,全国网络媒体行采访团记者来到司马光的故乡山西夏县,亲临司马光祠堂,瞻仰其大家风范。
司马光祠景区位于山西夏县水头镇的峨嵋岭上,墓前峰岭回环,奔赴成势;墓后涑水萦绕,流逝有趣,可谓祥宝之地。景区占地150亩,由司马光祖坟、温公祠堂、余庆禅院、涑水书院、神道碑楼五大部分组成。
至今司马光墓仍旧完好地保存在祠堂里,司马家族也有不少名士葬于此。墓前有明嘉靖间复制的碑刻,碑额“忠清粹德之碑”,为哲宗赵煦御篆。另有王安石撰文、书法家雷简夫书丹的司马沂碑,苏轼书石的司马光神道碑。
神道碑又称“杏花碑”,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1094年,司马光逝世8年后受人诬陷,宋哲宗听信谗言,命令将神道碑碎为四段,碑文上字也被凿毁,深埋地下。因碑额御篆,碑座甚巨而幸存。后在废墟处长出一杏花树,掘挖后得断碑4座,照原拓片重新篆刻所得。
司马温公祠,东有香火寺余庆禅院,禅院内大殿为宋代建筑,佛像上有胡须,也为北宋前特有的佛像雕塑风格。寺内有历代碑石二十通,记载坟园沿革。
司马光祠包含古墓葬、古建筑、石刻文物,古建筑为北宋原构,多座石碑石刻为北宋原物,并为宋哲宗、苏轼、王安石等多位历史名人手迹。
近1000年来,司马光后人一直传承着对司马光等先祖的祭祀活动,守护着自己的神仙和荣耀,已经形成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编辑:徐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