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智慧——当阅读遇到电子时代[2]- 中国日报网
订阅中国日报
ENGLISH
首页  >   文化  >  周黎明专栏

纸上的智慧——当阅读遇到电子时代

2014-02-26 15:01 来源:中国日报网

现在我不会引用关于中国人阅读量的数据。当这个的数据与前几代人或者发达国家相比显得苍白时,事实可能更悲剧。我的出版商(我和中国几家出版商有合作)告诉我中国的畅销书大多数还不足以上畅销清单。原因是:它们是教科书或者补充阅读材料,换句话说,这些书都是学生不得不读或者买的书。

那我们来对比下中国和纽约时报发布的畅销书清单吧。纽约时报的清单中包含一些严肃的书籍,尤其是关于历史、名人自传,而中国的清单意义不大。在机场的书店转一圈,你会发现更加无望:几乎都是那些富人或者声称有致富秘诀的人关于如何致富的书。

最重要的是,中国有很多人都用满墙的书架将家里装饰得像个书香世家,但是却很少翻几页书。所以,制作砖头书的家庭手工业出现了,砖头书只有封面,没有内容,最合适装饰。

是的,中国人会通过读书来使银行账户充实,但是却没有让自己全面地丰盈起来。当然,这只是一种趋势,并不适用于任何一个人。“碎片阅读”或者“轻阅读”这样的词浓缩了中国这样一种现象——刚脱离贫困走上小康的人们觉得没必要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具启蒙性的阶段。还没必要。

读孔子的《论语》或者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者任何实际用途,而是为了从人文财富中吸收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好。

然而,把现代人与先人对比是不公平的。在古代,读书的能力把人们分成了贫富两个阶级。被剥削者中的少数人通过读书爬上更高的社会阶级。总体上,大多数人还是目不识丁。随着整个中华民族都可以享受到基础教育,读书认字最基本的绊脚石已经不存在了。而现在取决于每个人愿意获得什么信息或者知识。学校或者老师可以要求你阅读必须读的材料,但是除非课程结合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方面,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忽视那些“没用”的书。

计算机时代拥有无穷无尽的数据和宝贵的信息。对于长期信息封闭的人来说,计算机时代的新鲜感和活力充满诱惑。但是要无数的信息才能提炼成知识。

如今的社会充斥着一种对知识的厌恶和怀疑论,然而在过去,人们毫不犹豫地汲取知识。大家都想跟接近知识的源头,再加上自己一些小调查或者分析,有时能有新的启示。因此,社会出现两种极化现象,一种是尽信书,一种是亲自核查每一个数据。我想说,我们需要纠正,并最终在无论是数据化还是纸质的信息与知识间平衡。

知识转化到智慧的道路同样被数字化革命颠覆了。阅读哈姆雷特或者李白诗集的顿悟被充斥网络的12步获得智慧课程代替。好的一面是,它们可以作为货真价实书籍的导读,但这种类智慧误导读者进入一种错误的启发感。智慧是不可以通过机械阅读来灌输的,也不总是可以归结成140个字。它必须通过个人经历或者书籍获得,也就是他人那些“可以借鉴和分享的经历”。

深入阅读,无论是通过哪种平台或者形式,都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所有的技术突破,例如上一代的视听革命和当代的数字革命,都是为了起到补充的作用。作为人类知识一个全能的体现——文字的作用永远不会被夸大,也永远不会被完全代替。随着中国发展到中产阶级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意识到文字的重要性,年轻一代也会读那些非功利性的书籍,至少那部分没有沉迷韩剧和整容偶像的人会读。正如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怡情”应该包含提升自我至一个更高视野的喜悦,而这是仅用金钱就可以买到的高层公寓远远不及的。

(中国日报周黎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希腊海域发生非法移民船只沉没事件 克里米亚人举斯大林挂历庆祝
今起人民币对新西兰元可即期交易 西方制裁不会影响俄罗斯经济?
台湾清纯大提琴公主走红 三姐妹秒杀宅男 叶一茜带森蝶学书法 网友赞小才女
美不美这事儿 男女之间隔着审美差距 美18岁萌妹“塑料颜”爆红 盘点各国真人芭比

精彩热图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