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光不浪费 炸鸡侠感恩节传递美味 呼和浩特新城餐厅食物驿站再启公益新篇 感恩节与食物驿站的温暖交汇

“食”光不浪费 炸鸡侠感恩节传递美味 呼和浩特新城餐厅食物驿站再启公益新篇 感恩节与食物驿站的温暖交汇

来源:鲁网 2025-11-27 16: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1月27日,正值感恩节之际,肯德基呼和浩特新城餐厅联合新城区东街街道办事处,在新城区商务局的指导下,共同举办 “‘食’光不浪费 炸鸡侠感恩节传递美味”公益行动,以“食物驿站”为纽带,将反浪费理念与社区温情深度融合,成为冬日青城最温暖的风景线。

肯德基餐厅内张贴着“食物驿站”标识的绿色冰柜格外醒目,冰柜内,一袋袋封装整齐的原味鸡、辣翅等余量食物,将会传递到辖区困难户、4050待业人员、环卫工代表等人群手中。此次活动不仅是对2024年内蒙古首家食物驿站落地的延续与深化,更标志着肯德基食物驿站公益模式在呼和浩特的进一步扎根,为当地社区注入更多支持与希望。

炸鸡侠化身社区温暖使者,传递感恩与节粮理念

陈林泽作为新城餐厅值班经理加入到了肯家炸鸡侠的行列,除了日常肯德基的前台点单工作以外,每天上午总会有熟悉的身影来向她领取打包好的余量食物,她会提前将冷冻好的食物贴好标签,做好指引,当有需要的人来自取,也会详细叮嘱注意事项。

环卫董阿姨是食物驿站的老朋友了,她每天清晨工作数小时,常常错过早餐时间,但肯德基食物驿站的余量食物成了她工作中的“小确幸”。“有一次我领到了炸鸡和鸡块,那味道特别香。我们虽然辛苦,但能吃上肯德基的美食,心里暖暖的。”董阿姨表示:“以前总觉得这些食物会被浪费掉,没想到还能送到我们手里。以后我会告诉工友们,珍惜每一口食物,也感谢肯德基的用心。”

多方联动:政府、社区与企业的公益合力

肯德基食物驿站不只是减少食物浪费的举措,更是肯德基连接当地社区、关爱居民、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公益模式。肯德基食物驿站不仅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在行业内树立起节约粮食公益标杆,更通过构建“行业×社区×环境”多重成效的社会价值立方,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此次活动的成功落地,离不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商务局与辖区街道的大力支持。新城区商务局负责人表示:“食物驿站是餐饮行业践行社会责任、响应国家节约粮食号召的创新举措。我们希望通过政企联动,让更多居民了解并受益于这一模式,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辖区街道代表则强调,食物驿站已成为连接社区与企业的纽带,未来将加强合作,推动公益模式常态化、精细化。

此外,活动还引入了“咖啡渣多肉”手工环节,肯德基员工提前准备咖啡渣、多肉植物等材料,将咖啡渣作为肥料,种下绿色植物。这一环节让现场社区的参与者直观感受到餐饮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进一步深化了环保意识。

五年深耕:从零到千减少食物浪费,构建可持续公益模式

五年来肯德基积极响应号召,融入品牌战略,依托大数据等技术赋能,首创餐饮行业“食物驿站”公益模式。自2020年在深圳、广州试点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覆盖180余座城市,打造约1100家食物驿站。该模式将店内已过最佳赏味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余量食物”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创新性地减少食物浪费。

回顾五年发展历程,肯德基中国总经理汪涛表示:“肯德基已经在全国构建出“减少浪费、社区关爱、低碳环保”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公益模式。肯德基食物驿站不仅是品牌对节约粮食的社会责任担当,更是肯德基倡行社区关爱、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公益项目。用食物温暖邻里,为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以“食”光之名,共赴温暖之约

感恩节是表达感恩与分享的时刻,而肯德基食物驿站则以“减少浪费”为桥梁,让这份温暖跨越家庭与社区的边界。从2024年内蒙古首家驿站落地,到2025年呼和浩特新城餐厅的感恩节活动,肯德基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自然自在”的环保理念。

一袋食物的温度,一座城的善意。从一家餐厅的余量管理,到一个社区的温情共生,肯德基食物驿站用时间证明:节约从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可触摸、可传递的温暖。未来,肯德基将继续携手政府、社区与公众,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提升节粮意识,让更多人成为“炸鸡侠”, 以“食”光之名,共同守护绿色地球,传递舌尖上的善意与美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