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贺兰山下,葡萄藤虽静待春醒,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热潮已然涌动。
近日,宁夏贺兰县委书记杨爱军主持召开全县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酒庄代表、行业专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酿好酒、讲好品牌、走稳融合路”深入研讨,共谋贺兰葡萄酒从“产区优势”向“产业胜势”跨越的新路径。
作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黄金地带的核心区域,贺兰县近年来依托独特风土优势,以金山综试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紫色名片”。目前,全县规划酿酒葡萄基地7.23万亩,已建成有机优质基地2.2万亩,涵盖29个品种、33个品系,年产能超600万瓶;集聚葡萄酒企业60家,建成16家“产加储销”一体化酒庄,其中列级酒庄7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12.39%和12.3%。同时,产区培育出国家A级旅游景区酒庄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及4家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配套三星级旅游民宿1家,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数据显示,产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2.8万群众务工增收4000万元,预计全年综合产值达24亿元,产业影响力与美誉度持续攀升。
杨爱军说,每一瓶贺兰葡萄酒,都应成为展示我们产业实力的金名片!贺兰县将锚定“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依托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严守品质底线,强化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推动从种植、酿造到管理的全链条标准化升级,以匠心守护风土,以标准定义品质。
记者了解到,贺兰县将加快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体系,整合资源打造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推广的“贺兰葡萄酒”品牌矩阵;同时拓展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渠道,联动文旅开发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动贺兰美酒走进国内高端市场,稳步走向国际舞台。
积极探索“葡萄酒+文旅+康养+商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酒庄游+康养度假”“葡萄酒文化体验+特色市集”等复合业态,串联酒庄、贺兰山景区、康养基地等资源,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创新“可品、可游、可购、可憩”的沉浸式体验,为葡萄酒产业注入新活力。构建“政策+资金+人才+服务”四位一体支撑体系,出台精准扶持措施,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进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记者: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