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王安永:“钢铁裁缝”筑匠心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2025-11-27 16:07
2025-11-27 16: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网郑州11月27日电(谷婷婷)机械臂上下挥舞,各种盾构机部件整齐排列,焊花不时溅起……11月25日,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铆焊生产车间里,班组长王安永身着工装,戴着防护面罩,正俯身调试着焊接设备。

11月25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铆焊生产车间,王安永正在作业。新华网王晓飞 摄

“别人缝布做衣裳,我们‘缝’钢铁造装备。”提起自己的工作,王安永笑着说。作为公司铆焊车间的核心技术骨干,王安永始终专注于盾构机刀盘、盾体等核心部件的焊接工艺优化与技术攻坚。“我们常说刀盘就是盾构机的‘牙齿’。”王安永指着刀盘部件,语气里满是自豪,“地下的硬岩硬不硬,全靠它‘啃’;工程进度快不快,也得看它够不够结实。而把一块块钢铁拼接到一起、焊得严丝合缝,就是我们的活儿。”

11月25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铆焊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作业。新华网王晓飞 摄

这份“活儿”的难度在于“毫米级”的较真。盾构机刀盘由数千块钢板拼接而成,每一块零件间的焊缝误差都得控制在毫米以内。“焊缝不牢,刀盘在地下受力就容易开裂,轻则停工检修,重则影响工程安全。”王安永说。

多年来,王安永带着班组跟“难焊的钢铁”死磕,经过反复试验,攻克了多项难题。其中“大厚度钢板多层多道焊”技术,不仅彻底解决了裂纹、气孔等“老大难”问题,还把焊接效率提升了30%。王安永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原大工匠”等荣誉称号。

11月25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铆焊生产车间。新华网王晓飞 摄

王安永不仅技艺精湛,更在意手艺传承。作为班组长,他通过“王安永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把多年积累的“绝活”——从不同钢材的焊接参数表,到故障排查的技巧,再到握焊枪的手势、运条的节奏,都教给班组里的年轻人。“以前师傅教我时常说‘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得把这份精神传下去。”如今,他带出来的青年焊工,不少已能独当一面,有的还在省市技能大赛中拿了奖。

11月25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铆焊生产车间,王安永正在作业。新华网王晓飞 摄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王安永意识到掌握智能焊接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便决心攻克机器人焊接刀盘驱动箱的难关,经过反复试验终获成功。

“我的目标就是在生产一线将智能焊接使用率提升到80%,让中国盾构机焊得更牢、走得更远。”王安永说。

11月25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铆焊生产车间,王安永正在作业。新华网王晓飞 摄

11月25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铆焊生产车间,王安永正在作业。新华网王晓飞 摄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